鼓励企业二次创业。民营企业是闻喜经济的主力军、压舱石。在推动闻喜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们的企业家付出的精力和汗水最多,经历的苦难和磨炼最多,创造的价值和贡献最多,是闻喜最可宝贵的财富。当前,民营经济已基本完成依靠要素资源高速增长的资本积累期,进入了创新驱动为主、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敢于和善于同企业家交朋友、打交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把企业家当成自己人,把企业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给予企业家应有的足够的社会尊重,强化认同意识,鼓励全县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再投新项目,再办新企业。完善重点企业“一对一”包联帮扶制度,定期开展困难问题大会商,为企业排忧解难,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打造基业常青的“百年老店”,让各类民营企业家在闻喜有地位、有形象、有荣誉!
开展全民创富行动。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强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面清理隐形门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金重点投向中小微企业,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政务、法治、市场、社会四个环境靶向发力,创造更多的“一件事一次办”,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让在闻喜投资的兴业者,办事情有制度不靠关系,搞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优质服务,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审批”便捷服务,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让每一个毕业回乡的大学生都能成为创富的实践者,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实现增收创富,让每一个低收入群体都有稳固的饭碗!
各位代表,民营企业是闻喜的财富,民营企业家是闻喜人民的朋友!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营企业,要像善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善待民营企业家,为所有民营企业家和市场主体提供“如鱼得水”的发展环境,真正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一心一意谋发展!
(六)做好城市建设大文章,打造美丽县城新容颜。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精心扮靓城市“颜值”,精细刻画城市“表情”,精致塑造城市“气质”,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暖意和诗情。
精心建设城市。坚持城西新区建设和老城面貌更新一体化推进,聚力打造四大城市工程:实施路网通达工程,抓好国道342过境改线、城东路南延等道路工程,加快推进城南大街西延、桃园路西延等一批新区路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交通“骨架”。实施地下管网工程,改造8条道路,铺设管道21.6公里,推动县城雨污分流全覆盖,彻底根治雨污不分、雨污混流的问题。实施城市绿化工程,规划建设城市游廊、主题公园、休闲健身步道,新建街头公园、口袋公园,启动实施森林公园体育场地提档升级工程,高标准完成兴闻西街、创新大道、涑水新街等新区道路绿化工程,努力用匠心扮靓城市颜值。实施公共服务配套工程,改造老旧小区2个,扎实做好“桐乡驿站”、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临时停车位、城西污水处理厂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努力让老城更加宜居宜业、让新区更加成型成势!
精细管理城市。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坚持精细管理和文明提升内外兼修,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覆盖率和人性化服务水平。突出覆盖面,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规范沿街广告管理,加大道路清扫频次,实施城市亮化工程,确保城市道路机扫率、城市亮化率分别达到90%、95%以上,垃圾实现日清日结。聚焦人性化,提高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柔性,织密城市治理“针脚”,深入开展交通秩序、车辆停放、小区物业、三线入地等整治行动,切实解决车难停、路拥堵、线路乱、物业弱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精致塑造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闻喜历史文化内涵,把更多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融入城市更新提升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建立全民读书机制,延长开放图书馆,推动楹联、非遗等传统优秀文化等进公园、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社区,让城市充满书香,让书香浸润心灵,打造更有文化、更有温度的人民城市。
(七)织密民生福祉保障网,托起百姓美好新生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限度释放民生红利、共享发展成果。
加大教育惠民力度。推进教育资源优享优配,启动城南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等项目,新增学位6480个。继续列支百万资金,在重奖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同时,想方设法引入优质资源、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增加健康闻喜厚度。严格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加强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快推进县医院、妇幼院二期工程,启动实施郭家庄、礼元中心卫生院新建项目。完成3个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和51个村级体育设施建设工程,让百姓共享更多优质公共体育资源。持续擦亮全国首批“千县工程”品牌,建强县医院临床重点学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强化基层健康管理,提升村级卫生室服务水平,力争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全覆盖。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集采药品品种扩大至750个,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吃药难题。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充分发挥中医药大县优势,让“大锅汤药”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