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29日)

  (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力构建更加均衡、更加优质、更加开放、更可持续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持续扩充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问题,持续扩大公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榆次一幼分园、榆次七幼分园、乌金山幼儿园,完成3所小区配套园和2所民办幼儿园回购,使城区公办幼儿学位增加到8000个,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增加到9000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77%以上。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实施义务教育“全纳计划”,城北完成乌金山中学改扩建项目和山西师范大学融创附属学校项目建设,城南改扩建花园路学校,城西扩建城西学校,城东启动规划职教港小学,力争将城区学校校额控制在2000人以下,起始年级小学班额控制在40人以下,初中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着力解决高中学校多而不强、多而不优问题,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分类发展,创新适合我区新高考改革的配套举措,切实满足“3+1+2”选课走班的硬件配套要求,树立市区、公民办学校一盘棋思想,改革高中招生办法,促进15所普通高中走分类发展、特色办学之路。着力解决职业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畅通职业教育贯通培养链条,结合我区液压、纺机、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以及三产服务业优势,优化区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协作、完善职普融通,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着力解决大学城与地方融合不深的问题,服务高等教育扩量提质,支持晋中理工大学扩建、山西警官学院及工业与信息技术学校迁建职教港,组建区级开放大学,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鼓励榆次企业与高校组建校企联盟,加快就地转化为高效经济产出,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产教融合高地。

  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完善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和师德失范行为惩处制度,对查实的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人员进行公开通报、严肃处理,直至终身禁业。持续补充优秀师资,提高教师招聘条件,择优签约公费师范毕业生,择优公开选聘“985”“211”“双一流”高校中持教师资格证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职,面向全国中小学选调引进优秀教师,全面配齐体育美育教师、心理健康教师、高中奥赛教练、职中专业教师。启动实施“教师队伍培优塑强行动计划”,面向校(园)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精准实施教师全员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激发育人热情,提高教研质量,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打破常规和陈旧模式,创新性开展教育教学,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发现教育新规律、解决新问题。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精力从非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加强教师编制管理,严格学校定编、定岗、定员,最大限度减少临时代教,打造一支师德好、素质高、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让优秀的人培育更优秀的人。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完善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水平,转变教师观念和行为,促进幼儿在快乐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的学习和发展经验,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强化义务教育资源科学配置、学校同步发展。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引深校长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新高考改革,强化条件保障,开展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选课走班和生涯规划教育,稳定优质生源,激发办学活力,提升育人质量,力争每年全区高考本科上线率、尖子生总数稳居全市前茅。创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围绕我区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结合现实需要和条件基础,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健全本土人才培育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全面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高质量育人体系,让每名学生都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可持续的学习能力、都健康向上有爱心和责任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各位代表,我们要通过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学在榆次”教育品牌,让榆次成为教育高地和集聚人才洼地,不断将教育优势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和社会发展优势。

  (五)优先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

  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态的热切期盼,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

  加快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四大结构”调整。要瞄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进入全国168个城市前百位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加大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力度,实施第二批冬季清洁取暖工程,支持中核汇能、中光储能等一批风光电新能源项目落地,不断强化绿色能源供给。优化产业结构,落实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持续推进智海水泥超低排放改造以及10家砖瓦窑企业提标升级,带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优化运输结构,实施涉VOC排放和氮氧化物排放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开展柴油货车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整治行动,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体系。优化空间结构,深入开展植绿补绿护绿活动,完成庄子乡寨底等5村2000亩的植树造林工程,强化工业、扬尘、油烟等领域污染治理,加强露天焚烧监管,铲除城市空气污染顽疾。

  积极开展“河湖生态”修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快黑河河道配套建设湿地及修文镇生活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完成潇河沿线3公里内重点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乌金山、张庆、长凝等14村污水处理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铺设管网收集处理煤矿老窑水、公路煤尘污水以及沿途村庄生活污水。加强水生态工程建设,启动蓄滞洪区综合治理及再生水利用PPP项目,打造集净水、蓄水、用水于一体的海绵型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排水入河前“最后一公里”治理效能,不遗余力保护“母亲河”,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58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