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方百计提振县域经济,加快补齐整体实力短板。坚持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实施“县域经济攻坚提升年”行动,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制定出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工程,深化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导包联制度,每个县(市、区)集中力量打造2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增长12%以上。围绕36个重点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打造更多的工业强县、经济强县,充分展示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
坚决退出低效产能。开展低效企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明确低效产能退出指导目录,实施差异化要素供给,建立常态化退出机制,细化整改提升、转型升级、整合重组、关停清退等分类处置意见,有序推进低效产能出清。支持优势企业搭建产能整合平台,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加快“腾笼换鸟”步伐,为优势产能腾出土地资源、环境容量和市场空间。
推动县城提质升级。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科学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围绕争创“文明城、园林城、森林城、卫生城、洁净城和人居环境奖”,持续实施县城建设提质升级行动,推动县城空间布局趋于合理、风貌特色逐步显现、承载功能大幅提升、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打造功能齐全、宜居宜业、规模适度、带动性强的区域发展中心。
(五)坚如磐石推进城市建设,加快提升省会形象品位。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强力推动省会城市形象实现新跃升,充分展示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的形象品质。
全面落实城市规划。深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成果,积极构建“一主四辅两带”城市空间格局。持续在二环内做“减法”、二环外做“乘法”,强化新建居住项目容积率2.0刚性管控,科学确定各类用地规模比例。有序启动滹沱河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市政、防灾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实施起步区上下游工程项目,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强化精品意识,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品进行精雕细琢,实现城市建筑单体美观、整体协调、色调和谐、高低错落。
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推进“6+2+2”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年内高铁片区、太平河片区、龙泉湖片区、留营片区、和平东路片区、东南三环片区等6大片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复兴大街、北三环市政化改造两大工程主体完工通车,9个城中村高品质改造试点和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改造试点两项工作有序推进,不断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规划建设青少年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活力城市地标。持续开展“烂尾楼”项目整治,着手解决商业地产遗留问题,稳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公厕扩量提标,加强城市电网改造提升,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优化城市功能。树立公园城市理念,建设无障碍百公里环城绿道,将环城水系沿线公园连点成线、串珠成景,让“我们一起去绿道”成为市民新的生活方式。
完善交通路网体系。支持正定机场扩容升级,积极融入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启动石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石家庄北站改造,尽快实现与省内各地市的高铁直达。石衡高速主线年内建成通车。加快轨道交通建设,4、5号线一期和1号线二期北段加速推进,1号线三期、6号线一期4月底开工建设。完善市区骨架路网和主干道系统,推进槐安路、新华路等二三环快速连通工程建设,整修城市主次干道9条,新修城区规划路20条,畅通城市微循环。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施西二环、建华大街等主街主路景观提升工程,推进全市违建、临建和空闲地块专项整治,保持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动态清零”。加强精细化管理,推动“水洗机扫”扩面提质,再创建100条精品街道。强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搭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于一体的基本框架,拓展时空大数据平台应用场景,让市民感受到科技融入生活的安全和温暖。完成第二批户外广告使用权拍卖,吸引多元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管理。
(六)持之以恒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严守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进种业振兴,粮食总产稳定在80亿斤以上,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持续扩大粮油、蔬菜、果品、中药材、奶业和畜禽六大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幅提高农业附加值。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争创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更多的省级美丽乡村。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提升农村户厕8.8万座;加强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有条件的、规模较大的村庄,实施污水并网集中处理。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探索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路径,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应用,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年内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3300家以上。积极推进行唐县、赵县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和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省级试点工作,创建一批能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着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