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化改革攻坚,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聚焦高水平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成效。国有资产集中监管率99.52%,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率100%。区属国企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国有资本结构更趋合理。新成立河东城市更新产业运营有限公司等3家合资公司,推动智慧能源管理、数字信创、产业基金建设等工作有序开展,嘉华、嘉瑞、嘉盛3家平台公司连续实现整体盈利。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公布区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创新推出信用承诺审批提醒、容错办理服务。新增涉路施工许可等14项“一件事”应用场景。完成天津首家分质供水企业设立审批。通过“政务一网通”平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5465件,承诺制审批115件,推广使用“网上中介超市”272件。“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走访服务企业2000余家,平台问题答复率、按时办理率均达100%。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带着真心实意、拿出真金白银,不折不扣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房租减免等政策,持续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共为企业和个人退税减税降费13.3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3313.64万元。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8.1%,注册资本(金)同比增长21.1%,展现了河东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四)坚持共建共享,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聚焦高效能建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城市更新实践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高标准编制城市更新规划,谋划推进第一机床总厂、井冈山路、津龙湾等重点城市更新项目。完成46个小区、250.7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整修市政道路20条,惠及居民3.9万余户。建成秀丽广场儿童主题公园和41个口袋公园。完成博山道、月牙河北路等十余条道路及市政管线建设。建成5G基站20个,金阜桥110kV变电站顺利实现送电。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提升津滨大道、桥园等重点道路、公园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加强天津站地区规范化管理,“亮化”升级前广场楼宇灯光设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新建垃圾分类箱房260个、棚亭286个。加快缓解“停车难”问题,新建停车场8处、公共停车泊位1008个,上杭路街域实现停车泊位智能化。城市生态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7.7%,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3%以上。开展2022“清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河湖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落实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推进暂不开发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十大行动”,大力营造节能低碳社会氛围。
(五)增进民生福祉,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更加充实
聚焦高品质生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打造宜居宜业承载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以上。市、区两级民心工程35个子项任务有效落细落实。民生保障不断健全。新增就业1.65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累计发放低保、临时救助及各类补贴3.04亿元。着力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完成8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办25个一级老人家食堂。建成河东区实景式养老服务能力引领基地,成功申请2022年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各项优抚优待政策高效落实。提升改造汇贤里、程林里、嵩山道、鼎信4个菜市场。积极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开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百日行动”,学校食堂、中型以上社会餐饮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动态全覆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河东区十三幼等4所幼儿园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增学前教育学位720个。天津七中入选“天津市品牌高中建设项目培育学校”。引进民办伯苓高中项目并顺利开学。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化“河东医联体专家工作室”建设,优化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累计签约21.6万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第七届天津直沽文化旅游节和河东区第十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市级项目10项、区级项目29项。群众文化场馆建筑面积达到每万人345平方米。海河码头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赛事200余场,新建笼式足球场2个、社区体育园5个,更新健身园40个,受益群众达30万余人。组队参加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取得81金91银92铜的优异成绩。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扎实推进。加大对甘肃省宁县、迭部县协作和支援力度,拨付宁县、迭部县财政援助资金8380万元,募集社会动员捐款1076万元,对口实施产业发展、人才培训、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项目43个,有力助推结对县乡村振兴。
此外,我们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高标准推动“八五”普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能力建设,全面增强政府依法治理效能。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人大代表76件建议、政协委员160件提案全部办复。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人防、档案、统计、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的一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反复延宕的疫情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守为民初心,鼓足奋进勇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担当、历史主动和行动自觉,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果,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深切感受到,尽管受超预期因素的冲击,部分工作还略存遗憾,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回稳向好的态势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可谓“来之不易、成之惟艰”。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坚决贯彻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为河东区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河东区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