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不低于省市安排的原则,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围绕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打好七大战役:
(一)突出高端发展,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面对新时代发展方向和共同富裕要求,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支撑,积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顶层设计。成立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实行“一产一策一专班、一规划一计划一方案”,跟踪龙头企业发展,加强产业运行监测,做好前瞻性研究,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修订特色产业升级扶持政策,更有针对性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技术改造、渠道拓展、引培人才等,促进产业提档增效。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做好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加快绿色低碳循环改造,打造节能型园区;编制羊绒小镇控制性详规,提升发展张力和韧性,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共生、价值共享的发展形态。
完善产业生态。建平台强载体。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调整,谋划建设羊绒绿色循环产业园区,承接江浙沪毛纺织企业转移,打造纺织名城;筹建汽配小镇,突出市场带动,打造全国汽车易损件采购基地;依托冀南合金科创园,建立清河稀有金属价格指数,打造废旧稀贵金属、数控刀具交易中心。引平台丰业态。积极引进新康众、途虎等连锁品牌公司在我县设立区域中心仓和集采仓,引进知名滤材企业建设滤材交易中心,筹办汽车易损件展览会,巩固汽车后市场优势。重培育强孵化。建设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全面摸排优质企业、潜力小微企业入驻,为企业梯次成长科学搭建发展平台。全力打造大中小融通、上下游协调、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生态。
推动数字赋能。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塑造高质量产业空间。开展“装备革命”。支持企业引进一线成衣、数控机床、机器人生产线等自动化设备,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深化“两化”融合。支持企业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速数字转型。鼓励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仓储物流、供应链管理、产品销售等关键业务环节,应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管理和一体化运作。
强化品牌影响。外出参展。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国际数控刀具节、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等高端展览活动,扩大区域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影响力。联合办会。强化与国家级协会、专业媒体、高校院所对接,争取更多全国性、专业性活动在清河举办,提升行业话语权。打造“门面”。羊绒小镇争创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纺织服饰创意示范园区,进一步丰富消费场景和渠道,加速市场优化升级和配套服务完善,打造清河自己的展览会、时装周、消费节。做优产品。鼓励企业引进优质设计资源,将时尚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清河羊绒国潮产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产业良好声誉。
提升电商水平。强化激励。初步设立2000万元的电商发展基金,加快推进行业、企业“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新模式新业态规范发展,将电商产业打造成清河第五大产业。完善配套。加快羊绒制品、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平台的培育,引进抖音、快手、京东、亚马逊、易贝等平台商和优秀运营商,着力完善生产性服务配套。筹建智慧物流园区,引进大型物流快递企业,积极发展智能仓储,建设区域分拣中心,打造冀东南物流枢纽。创新模式。鼓励企业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网红直播选品中心,在石家庄、济南等地筹建跨境电商服务站,助推品牌推广,破解人才难题。筹办“河北省高校电商论坛”,探索“原产地+高校+电商平台”发展模式,打造电商赋能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样板。
(二)突出“双进双产”,打好项目招商“全民战”。坚持“项目为王”,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夯实高质量赶超发展支撑。
招商选资大突破。制定新的招商选资政策,将招商与绩效挂钩,开展“全员招商”行动,调动各方积极性,营造招商选资浓厚氛围。强化精准招商,打造专业化队伍,绘制招商地图、产业链全景图,科学制定计划,提高“招大引强”成功率。坚持党政领导带队招商制度,围绕产业链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商业综合体、农业产业化,开展驻地招商、以商招商、清商回归,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超30亿元项目实现突破。
项目建设大提速。坚持要素向重大项目倾斜,集聚土地、政策、金融等资源,加速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压实“四个一”分包责任,比服务“温度”、比清场“力度”、比投资“进度”,打造项目建设“竞技场”,确保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以上,竣工入库项目10个以上。保持争资争项强度,争列省重点项目8个以上、市重点项目35个以上,数量保持全市前列。健全低效用地盘活、落后产能退出政策,建立高品质产业空间腾挪安置机制,确保全年处置“五未”土地500亩以上、盘活低效用地500亩以上,新增用地指标1000亩以上。
园区承载大提升。围绕打造千亿级开发区目标,加快“调规扩容”,推动高质量项目、优质资源向园区集聚。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管委会+平台公司”双轨运营机制,推进产业基金、市政工程、公建配套、产业发展等市场化运营,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抓好数字经济科创园、南京科创园、温州汽配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拎包入驻”平台,让企业在最短时间里获得效益。
(三)突出改革创新,打好营商环境优化战。突出环境第一要素,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