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守好高质量发展红线。用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和保护,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持之以恒打好蓝天保卫战。巩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成果,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强化结构性减排,加快推进重点企业退城搬迁治本工程。全力抓好能源减排,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双代”运营管护,压减煤炭消费量完成省下达目标。积极构建绿色运输体系,加快德龙专用铁路、沙河鑫通物流专线和邢钢铁路专线建设。聚焦工业企业差异化管控、扬尘综合治理,把管理减排做到极致,优良天数力争比2021年有新提升。持之以恒打好碧水保卫战。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建立健全全流域预警指挥平台,确保全域水质持续改善。加快推进河流水系坑塘连通,打造新河县水美乡村全国试点示范样板。完善引江、引黄、水库等用水工程体系,完成75万农村居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压采地下水1.52亿立方米,力争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目标。持之以恒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开展用地调查,强化土壤污染全方位修复与保护,保持受污染耕地100%安全利用。持续实施矿山减量化管理,关闭矿山25个。以太行山浅山丘陵地区为重点,科学推进全市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21.68万亩。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认真贯彻执行绿色低碳政策,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钢铁、焦化、玻璃等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完成省下达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鼓励发展二氧化碳捕集项目,促进降碳产品实现生态价值。
(五)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市场主体需求导向,加速释放改革红利,探索形成一批“邢台改革模式”。创建一流改革高地。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清理规范成果,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深化项目承诺制、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审管衔接机制等改革举措,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继续推动金融财税改革,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完成全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改革任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政务信用、个人信用、法人信用同频共振,巩固全国地级市信用监测排名前30位次。健全完善商事制度,企业开办1日办结,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时间压缩至20日内。严格实行“批否倒查”机制,拓展“两不见面”改革成果,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让营商环境软服务成为招商引资硬实力。深化包联帮扶,推动形成招商、留商闭环帮扶机制,把服务企业理念落实到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全领域、各方面。继续扩大开放水平,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动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全力做好重点外贸企业精准帮扶工作,打造一批外贸龙头企业,全年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600家。构建一流要素市场。坚持“增存挂钩”“增违挂钩”,加大“五未”土地处置力度,实行“一次规划、分期供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加强政银企对接,用好“邢易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信易贷”质效,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常态化融资帮扶,带动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动;实施“金牛工程”,深化“挂牌上市服务小分队”作用,年内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0家左右,推动头部企业由裂变到质变。全力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科技人才、专项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服务上下足功夫,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
(六)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强化粮食安全底线思维,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住耕地红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总产保持95亿斤左右。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扩大大豆和油料种植面积。做强优质强筋小麦等11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打造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争创省级及以上标准化示范规模养殖场10个,重点打造“两带一基地”。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健全防贫防返贫保障体系,确保“零返贫”“零致贫”。深化产业、就业、科技帮扶,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确保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三年行动,加快推进4个省级、2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户厕3万座以上,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抓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建设农村公路550公里以上。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0个以上。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以蔬菜、中草药等为重点,打造30个千亩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计划,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500家,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
(七)持续推进民生保障改善,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竭尽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事。促进就业创业。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在邢创业就业和农民工、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优先发展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新改扩建中小学30所,增加学位5000个以上,力争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为特色化高中。落实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骨干教师全县域交流轮岗等政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支持邢台医专升本科、邢台技师学院升高职,促进邢台学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加强助老扶幼。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着重提升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完成适老化改造1805户,培育等级养老机构20家。大力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推动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落地见效。提升保障水平。对新业态从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打破户籍限制,实现无障碍参保,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落实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政策,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着眼房地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解决房地产领域困难和问题;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926套,发放租赁补贴2728户;加强社区物业管理,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守护全民健康。实施健康中国·邢台行动,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强化“四医联动”改革,巩固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成果。深化中医中药传统医疗纳入医保改革,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和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推动公立医院试点和国家按病种分值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慢病防治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推进文体惠民。加强公共文体设施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一带两环多节点”的近郊旅游格局,办好邢台市第六届旅发大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服务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创新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产业,全力做好冬奥会帮扶与冰雪运动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