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焦项目建设,着力强化跨越式发展新支撑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大招商力度,加快项目建设,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集中精力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再掀招商引资新高潮。深入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活动,突出“大招商”理念,开展全域、全员、全时精准招商。创新招商模式,探索搭建线上招商平台,通过商务部招商中心,与德国氢能管阀产业协会开展精准对接推介;精心组织招商推介活动,瞄准温州龙湾区不锈钢管件阀门、山西定襄法兰、北京新发地蔬菜深加工等开展一对一精准招商。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围绕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谋划实施一批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开工建设一批、谋划储备一批”压茬推进的项目建设良好态势,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两新一重”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项目比例。坚持项目为王、落地为要,落实一包到底加快效率和督导机制,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早落地、快建设、早竣工。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坚持“软”“硬”两手抓,补短板、提效能、强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倾力打造让企业和客商来得放心、投得安心、干得舒心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政务服务事项“五级N同”,实现全县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加快推进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实现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全部集中进驻办公,形成“一级政府,一个政务大厅,推开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的审批服务新格局。实施开发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启动标准厂房建设,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功能,全力提升经济开发区能级水平。
(四)聚焦扩大内需,着力开启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征程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双向发力,以更有质量的“稳”支撑更可持续的“进”。大力促进消费提档升级。深入推进“满意消费在盐山”行动,健全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和消费投诉公示机制,加强12315消费维权数据分析,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引导企业增加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加快布局特色产品店,满足居民个性化、差异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围绕优势农产品,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提升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效率,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大力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抓好现有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企业提档升级,做好三产服务业帮扶指导。加快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抓好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培育;围绕科技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研发服务、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促进现代物流蓬勃发展。高标准推进新发地二期建设。依托北京新发地盐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冷链园区,打造北方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打造辐射京津冀鲁商贸物流“大中心”“大基地”。
(五)聚焦扩容提质,着力塑造宜居宜业城市新面貌
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城、强力度更新改造老城、绣花般管理提升县城,让盐山更具颜值、更显气质、更有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容貌。实施老城区便道升级改造及新建、智能路灯安装等亮化、美化工程,提升老城区宜居度。深入科学推进区长街长制、沿街商铺积分制、市政绿化环卫容貌秩序网格化管理,提标老城管理,提升城市颜值。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确保城区污水处理全覆盖。实施旧城区污水管网清淤,205国道两侧和曾杨干沟清淤工程,后刘至李肖干沟排水工程,缓解城区积水难题。
(六)聚焦乡村振兴,着力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农村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城带乡、城乡互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强力保障粮食安全。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用力整治和防范非法用地。强力壮大乡村产业。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积极推进蔬菜产业落地,打造万亩蔬菜园,推进小营乡蝴蝶兰种植三期建设,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强力实施乡村建设。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村内自来水管网改造,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全力推进孟店撤乡设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助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七)聚焦生态环境,着力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
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努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全面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双代”工作,保持散煤动态清零,严控全域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提高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工作,实施宣惠河北岸绿化工程,有效促进全县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全县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2024年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夯实基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抓好重点涉气企业、“散乱污”企业、移动源污染、扬尘污染日常综合管控,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健全应对联动长效机制。实行重点行业环境绩效评级和双随机、一公开监测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健全应急减排“一厂一策”制度,在重污染天气发生前及时采取科学有效地应急措施,确保实现重污染“削峰降速”。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污染河渠、黑臭水体治理,对重点河流加强巡查管控。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从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加快配套分类运输系统、建设分类处理设施入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