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现代化“六个青龙”,重点在七个方面攻坚突破。
(一)聚力发展为要,努力在招大引强、蓄势赋能上攻坚突破。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我们将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战场,营造最强的推进态势,创出最优的服务环境,努力让大项目好项目在青龙落地、生根。
狠抓招商引资。制定产业招商目录,由县级“链长”牵头,主攻产业链招商、产品配套招商。突出带头示范,县党政班子成员和两个省级园区主要负责同志至少招商落地1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发挥北上广招商联络处作用,紧盯环京津、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区域,广泛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全民招商。立足县域产业优势,围绕补链延链强链,每季度组织开展“招商周”活动,扩大对外影响力,引进更多战略投资者。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引进市外资金增长10%以上。抢抓国家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窗口期,做好谋划包装,加大与国家部委、省市对口部门联系沟通,全力向上争项目、争政策、争资金。
狠抓项目建设。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形成“储备一批、前期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围绕主导产业、社会民生等方面,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实行领办代办制,加快完善相关手续,咬定实质开工、竣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力争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6个,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竣工投产率50%。“一区六园”由托管模式向一体模式转变,实施产业孵化基地项目,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亿元。
狠抓项目服务。落实省委、省政府“实、考、保、包、促、评”六字要求,践行“三级书记”抓项目,建立“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名项目秘书、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制定储备、前期、开工、投产“四本台账”,建立目标、任务、问题、责任“四个清单”,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组织开展“擂台赛”、集中开工、观摩拉练等活动,严格落实月通报、季考核制度,以责任落实倒逼工作落实。
(二)聚力转型升级,努力在优化布局、调旧育新上攻坚突破。产业是县域经济的“脊梁”。我们将紧紧依托优势资源,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让经济发展更有质量、更有分量、更有力量。
推进工业产业集约发展。实施德龙铸业装备升级、安胜矿业铁选厂迁建等重点项目,完成矿山企业整合重组,创建省级绿色矿山2家以上,力争杨明桲等4个非金属集中开采区获省政府首批投放。抓好生产要素保障,服务企业稳产增效,力争年产铁精粉500万吨。开工建设建昊光伏、盛通光伏项目,华能风电、三峡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扎实推进尾矿、砂石等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
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打造五个集群。建设苹果全供应链运营中心,实施板栗糕点、安梨汁深加工等项目,打造果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中红三融为依托,壮大种鸡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加工体量,打造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推进双合盛扩能增效,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打造杂粮深加工产业集群。现代香菇产业园竣工投产,做强做优木兰菌业,打造食用菌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同盛医药、满药本草,建设药食同源示范区,打造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集群。
推进电商经济规模发展。把农村电商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完善电商平台、物流快递、农产品上行、人才培养、电商服务“五大体系”,力争网络零售额突破20亿元。扎实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园项目,乡镇分拨中心和村级物流快递网点实现全覆盖。阿里巴巴“客服县”项目4月底前投入运营,引进阿里菜鸟乡村物流。举办电商直播网红大赛,开展电商培训,新增从业人员500人以上。与芭芭农场深入对接,开展“一县一品”助农活动,推进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对特色农产品统一设计、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发展壮大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推进旅游产业高端发展。全面发展生态游、休闲游、红色游、文化游、工业游,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一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祖山风景区实施忘忧谷索道、文物修复等提升工程,争创5A景区。山海间·冷口温泉、花果山旅游景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争创3A景区。推进长城旅游带、青龙河景观带、花果山国家步道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都山文旅、五指山人造溶洞项目。举办白酒文化节、官场梨花节、温泉养生节等民间节庆活动,推动满族八大碗、剪纸、猴打棒、寸子秧歌进景区、进民宿。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
(三)聚力改革创新,努力在激发活力、增强动力上攻坚突破。改革创新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我们将全力打通改革堵点、夯实创新支点,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源动力、更有生命力、更有竞争力。
加强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审批流程深度再造,推广“最多跑一次”。深化财税改革,管好用好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收益。深化园区财政体制和薪酬制度改革,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省级试点改革。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抢抓教育部定点帮扶机遇,扎实开展“百校进青”活动,与京津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家。实施梯次培育工程,力争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启动“三百”工程,聘请驻秦高校100名老教授、100名老教师和100名行业老专家,为青龙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出台扶持措施,大力培养和引进实用技术人才,引导高校毕业生在青龙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