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擦亮文旅特色品牌,融入一流国际旅游城市。依托“一渠双城三河四文”独特资源,开展文旅提升行动,打造“山水田园、魅力卢龙”。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实施永平府城墙修缮、刘家口水关修缮、明长城部分敌台抢险加固等文物保护工程,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卢龙段)建设,让历史文物焕发新活力。启动夷齐书院项目,传承历史文脉。深入挖掘孤竹文化、永平文化、红色文化、田园文化内涵,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培养和提升,创作更多文艺精品。开展“记忆卢龙”系列评选、“美丽卢龙”系列节庆、“印象卢龙”系列宣传推介等活动,提升卢龙影响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培育一批庄户剧团、民间班社,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强化文化服务效能。建设卢龙公共文化云平台,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重点培育打造一批传统文化示范村和主客共享新型文旅空间,在基层建设“乡土博物馆”“乡村美术馆”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分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第三届京津冀龙狮邀请赛和第六届文化艺术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200场以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提升文旅产业质量。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卢龙县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围绕“一渠百库”和浅山丘陵资源,开发山地旅游、水上运动等旅游业态,丰富康养医养旅游产品,实现与全市旅游的有机衔接。紧密对接中青旅集团等领军企业,加快青马车寨国际旅游赛事项目落实落地。力推左右佳园4A级景区、柳河山庄3A级景区创建,促进现有景区提质升级。加快推进甘薯小镇、葡萄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一批优质休闲农业产品和特色品牌。
(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厚植美丽卢龙生态底色。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生态提标行动,塑造优良生态环境。
联防联治大气污染。发挥大气环境管控网络作用,精准推进“煤企车尘燃”同治。坚持清洁取暖和散煤管控“两手抓”,加强“光热+”后期维护,抓好生物质燃料和型煤供应,保持散煤管控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严防死灰复燃。严格落实重型车辆城区禁行制度,加大重型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力度。紧盯建筑工地、交通干线、裸露土地,多措并举整治扬尘污染。压实网格管理责任,加大露天焚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控力度。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攻坚月等专项行动,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深化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力推进河流整治。探索引入社会资本,谋划青龙河、饮马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龙凤河污水处理厂改造、王深港拦河闸重建工程。立足提高粉浆水治理质量,制定甘薯加工企业生产及排放监管措施,倒逼企业进入园区、规范运行。加大宣传引导和环保执法力度,积极推进禽畜养殖场退河、退村。严格落实“河长制”,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和河湖“四乱”清理整治“回头看”。强化“一渠百库”环境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重点河道两侧生态缓冲带建设,确保入海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持续改善土壤环境。强化系统思维,一体推进城乡工农业用地、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土壤污染预防与治理。严厉打击违法制售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积极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链条体系。加快矿山整合重组后续工作,加强遗留矿坑治理、矿山环境整治,让矿山披绿重生、美丽蝶变。压实基层巡查监管责任,建立多部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亮“铁腕”、出“重拳”,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采砂等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保护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健全“林长制”管理体系,推进造林绿化退田上山,完成营造林1.6万亩,力争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备案。编制湿地保护规划,积极推进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确保高质量通过“一渠百库”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验收。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大力调整产业、能源结构,加快推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坚决不上“两高”项目。加强与大唐新能源集团合作,加快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强化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统筹调配,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求。扎实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新风尚。
(七)保障民生民计民需,绘就普惠共享美好画卷。开展民生提档行动,不断在发展中增进人民福祉。
大力实施优业工程。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六稳”“六保”首要任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搭建供需平台,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实现企业用工需求、职业技能培训、劳动者就业意愿的精准对接。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待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确保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4000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12件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推进百件民生“晓”事,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实事问题。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规范房地产市场,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抓好“一老一小”服务工程,实施2家特困供养中心改造提升项目,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建设,促进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谋划公益性公墓建设,年内完成规划和选址。实施社会救助全纳入,落实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