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3日)

  区域治理效能更加显著。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治理现代化,打造高效能治理典范。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强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深化法治西城建设,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巩固拓展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持续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升街道统筹实施基层治理能力,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强化数字赋能,高标准建设“城市大脑”,做精做细城市治理“末梢”。拓展“西城家园”平台应用,强化见诉即办、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多元协商共治,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引进和培育发展各类社会治理主体,精治共治法治水平明显提升。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迎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党的二十大,做好明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给我们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一步提振精神,鼓舞士气,为圆满完成“十四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生产生活用水总量达到市级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扎实筑牢城市安全基础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保障能力。深入实施“长安计划”3.0版,强化政治中心区一体化防控,高标准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试点探索119、120联合出动模式。强化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实施区属道路地下病害探测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及时消除城市风险隐患,切实提升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高水平建设“平安西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西城大妈”品牌塑造。加强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加强群体性事件预警预防和化解处置。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确保区域和谐稳定。

  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四方责任”,抓细抓实各项防控措施。抓好常态化核酸筛查,提高监测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能力,完善应急响应预案和处置体系,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聚力“两区”建设,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打造金融业发展新高地。全方位服务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展,推动相关产业链、生态链聚集升级。高水平承办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及系列活动,办好金融街建设30周年系列活动。加快推动“两区”建设项目落地,持续深化金融开放合作,吸引国际金融机构、金融组织和外资金融项目落地。鼓励支持资产管理、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发展。深化与伦敦金融城、阿布扎比等国际金融中心合作。

  激发金融科技发展新活力。加快“金科新区”建设,制定“金科十条”2.0版,完善金融科技机构评价体系,着力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企业,打造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良好生态。精心办好第二届全球金融科技峰会。服务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发展,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组建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金科新区”核心区全面亮相。

  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亮点。制定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数字经济若干措施政策落地,着力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优势企业。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在金融、文化、商务、医疗等领域应用,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举办网安高峰论坛,积极参与2022年北京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以西单-金融街为主体,打造国际化高端时尚魅力圈,实施西单商圈改造提升工程。以大栅栏和北京坊为主体,打造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圈。推进地外大街业态调整,实现地百商场亮相经营。提升社区商业品质。拓展“西城消费”平台功能。实施振兴发展计划,促进老字号发展。持续提升“两展一节”品牌影响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配置,通过重组整合等手段,拓展区属企业同质化的解决路径。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强化产业聚集、投资引领功能。加快企业上市,持续提高区属国有资本证券化程度。切实加强国资监管制度建设,完善国资监管治理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大走访”“服务包”机制作用,开展产业政策评估,提升精准为企服务质量。助力中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持续加强税源建设,抓好惠企政策兑现。加大专业服务机构引进力度,不断提升国际化高端商务服务水平。启动新一代智慧大厅信息化建设,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

  (三)推动核心区控规落细落实,促进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统筹实施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长安街纵深一公里、中轴线沿线城市设计,发挥责任规划师作用,深化老城风貌管控。坚持重点先行,统筹推进街区保护更新、背街小巷治理提升。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实施清单管理,完善组织实施机制,有效推动任务落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29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