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3日)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向中央、市属单位和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首都功能核心区职责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们的服务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要加快解决,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经济发展新动能还需培育壮大;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充分;城市管理要更精细,城市品质仍需提升;教育、养老等民生保障还有短板,破解老旧小区改造等遗留难题需要持续发力;生态环境建设还要久久为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尽心竭力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把握

  今后五年,是西城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核心区控规的关键攻坚期,是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优势重塑期。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在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勇毅前行,奋力推动西城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坚持首都功能核心区战略定位,弘扬践行“红墙意识”,把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功能作为工作的全部要义,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提升治理能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主要聚焦以下目标任务。

  中央政务保障更加有力。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迭代实施“长安计划”,在更高水平上建设“平安西城”,坚决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守护好人民群众平安家园。全力推进国际交往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纵深推进,“双控”“四降”取得显著成效。优化长安街纵深一公里功能布局,强化建筑高度管控和特色风貌塑造。加快长安街沿线等重点区域品质提升,“两轴一城一环”空间结构有力呈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功能和政务功能有机融合。加快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韧性城市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实施碳中和行动,建设“天蓝、水碧、土净”绿色宜居的核心区。

  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更加彰显。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高起点建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市民科学素养明显提高。高品质建设老城整体保护复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典范区,中轴线申遗保护取得实质性成果,老城特色风貌充分展现。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街道、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达标。深入实施文化“四大精品”工程,不断提升区域文化品牌影响力。高水平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实施“文化+”融合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高质量发展优势更加突出。聚焦“五子”联动,全面落地“两区”建设政策,着力推进“4+N”服务业扩大开放,在金融双向开放合作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依托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北京金融法院等属地资源禀赋优势,不断优化金融产业生态,推动金融高端要素集聚。金融街论坛影响力持续提升,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8%,上市挂牌企业突破100家。加速“金科新区”建设,推动形成金融与科技双轮驱动新态势。紧抓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机遇,完善产业培育发展体系,吸引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落户,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全力构建“双核两带、七区五街、一网托底”的消费场景新格局。加快推进国有资产存量优化和增量布局,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创新人才发展工作机制,加快引进一批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抓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国家试点实施。打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聚焦“七有”“五性”,推动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取得实质性进展。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和“双新”示范区建设,持续巩固“教育高原”,打造“教育高峰”,办好特殊教育,让学生、教师、家长都切身感受到教育的温度。构建高品质健康服务体系,突出“体教”“体医”融合发展,青少年近视率和肥胖率逐年降低,群众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比例达到全市前列。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持续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健联体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居家和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织密就近精准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拓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推动养老助餐、巡视探访、养老顾问等基本养老服务更好发展。加强多元住房保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租赁性保障住房建设取得新进展。三大棚改项目全面完成,居民全部迁入新居。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对口支援协作,在助力乡村振兴上做出西城新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29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