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基地”建设“大港口”。加快四大储备基地建设进度,确保年内煤炭储备基地国储项目及商储翻车机房、堆场主体完工,矿石储备基地堆场二期完成主体工程,原油储备基地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基地新天LNG二阶段四个储罐完工运营。扎实推进53个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和58个码头及配套服务项目建设,加快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华能6号泊位、东区5万吨级航道升级等项目实施,推动西港码头泊位开放验收,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0%以上、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0%以上。加快绿色港口环境管控平台、智慧港区管理平台和平安港口监管平台建设,支持华能、华电等企业码头争创绿色港口,打造全国规模体量最大的绿色干散货港区。
以“大通道”拓展“大腹地”。持续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港前物流站、曹南站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常态化运行中欧班列,不断拓展内陆港布局。大力发展水水中转业务,探索创新关关协作新模式,拓展集装箱航线,推进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现代港航设施建设,完善船员保障、船舶维修、应急救援等服务功能,推动保税燃料油加注政策早日落地,打造渤海湾海上服务保障基地。
以“大平台”做强“大贸易”。持续推进贸易回归,大力发展航运服务、金融保险、融资租赁等高端服务业,创新大宗商品保税政策,谋划建设大宗商品期货交割库,推动河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供应链科技公司高质量运营,年内限上贸易企业销售额达到34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海洋+”行动,提速海工装备、海洋医药、海洋渔业等产业聚集,加快建设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全力打造海洋产业高端发展核心区。
(五)全力以赴强化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筑巢引凤,培育创新发展新能量。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高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打造发展新引擎,抢占未来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更优政策育强创新主体。推进创新主体增量提质,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 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支持冀东石油机械、联城科技等企业升级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用好科技创新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年内工业技改投资、全社会研发投入均增长10%以上。加快质量强区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企业开展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提升质量标准化水平,全年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0项以上,支持更多企业争创省市政府质量奖。
以更优服务搭建创新平台。大力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加快推进河北钢铁实验室建设,深化国有企业“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支持三友集团等重点企业建立产业研究院,年内培育市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10个以上。深化“京津研发、曹妃甸产业化”,加强与中关村及京津高校院所合作,加快做强科技创新产业园、曹妃甸科创中心,年内引进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个以上。
以更优环境引进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用足用好“凤凰英才”和我区人才政策,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用,加大重点领域急需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着力打造“产业+人才家园”“服务+生活家园”,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500人以上,培育各类高素质人才6000人次以上。
(六)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开放,创优环境、破冰清障,厚植区域发展新优势。改革开放是活力之源。我们必须在深层次改革上勇于攻坚,在高水平开放上寻求突破,以有为政府促进有效市场,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主导产业、提升经营效益,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化园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园区倾斜、优质产业和项目向园区聚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盘活老旧厂房等闲置资产、开展公共服务和基层配套项目建设,提高园区产业承载力。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深入实施“大帮扶、大包联、大服务”活动,力争尽快完成三友硅业上交所上市、联城科技北交所上市。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做强曹农发集团,完善农场资源管理、人事管理、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理顺农场与镇街管理服务职能。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打好用电、用水、物流等要素保障“组合拳”,推进企业降本增效。
以更宽视野扩大开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做强国际生态工业园、中俄产业园、中德产业园等国别园区,全年聚集外资企业10家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实现大幅增长。深挖“1+5”对外开放平台优势,主动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优化RCEP企业服务中心职能,提升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发展质效,落实“冀货出海”拓市场行动,推动省内进出口企业来曹开展业务。加快自贸片区主导产业聚集,年内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0项以上,新增市场主体3000家以上,实现进出口总值660亿元以上,排名保持全省第一。用足用好综保区各类口岸资质,年内整车(摩托车)进口3000辆以上、二手车出口2200辆以上,新增跨境电商企业30家以上,跨境电商贸易额达到58亿元以上。推动经开区国省排名争先进位,自贸片区、综保区考核“保B争A”。
以更高标准优化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拿地即开工、承诺即开工、标准地出让等改革措施,完善招投标“双盲”评审机制,大力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打造“无证明”城市。持续开展社会信用体系指标提升工作,推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县级试点通过验收。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金融机构国际结算业务尽快落地。依法保护企业权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巩固全省营商环境评价领先优势,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持续优化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五大环境,加快将曹妃甸打造成投资创业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