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专栏一: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重点建设领域

  1.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围绕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探索建立“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聚高效”集群发展模式,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   产业治理新体系:完善“自主决策、组织共治、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产业治理新机制,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产业链数字化治理新模式,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推进产业链群一体化发展。

  3.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构建开放协同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

  4.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国家(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构建“一超多专”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行“一张清单、本地对接、全省通用”模式,探索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路径。

  5.   要素资源配置机制:探索以“亩产效益”评价为导向的差异化工业用地、用能、用水等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创新产业招才引智机制,探索建立基于绩效的财政扶持、融资支持政策体系。

  三、产业选择

  按照全市产业总体布局,立足青岛制造业发展基础,全力打造现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五个一流产业集群,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高端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四个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三个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氢能及储能、生命科学、类脑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一)全力打造五个一流产业集群

  以全面增强产业集群能级和竞争力为目标,全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具有战略引领作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先进制造业集群。

  1.现代海洋。聚焦海洋特色优势,大力推动船舶海工、海水淡化与海洋新能源装备、海洋信息设施研制等涉海制造业发展,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船舶海工。大力发展船用大功率低速发动机、电力推进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压载水系统、通讯导航、自动化控制、船岸一体化智能装卸系统等关键配套产品及技术。提升大型船舶、海工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深水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等新型海工装备,打造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基地。

  海水淡化与海洋新能源装备。重点突破反渗透海水淡化膜及组器、能量回收装置、高压泵等海水淡化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大型成套海水淡化装备。开展海洋新能源装备研制,推动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发展。

  海洋信息设施。聚焦海洋观测、监测、探测能力建设,突破海洋传感器、海洋仪器设备等关键技术,推动新型智能海洋传感器、无人航行器、智能观测机器人等海洋信息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完善海洋信息设施布局,发展海洋大数据产品在海洋牧场、海洋环境监测、海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应用,打造海洋人工智能产业应用高地。

  2.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建设国内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高地为引领,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软件、虚拟/增强现实、智能传感器、光通信芯片及器件等领域,加速发展具有战略引领作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等提供软硬件支撑,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集成电路。重点突破晶圆制造,壮大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补齐装备和材料短板。依托芯恩、惠科等龙头企业,扩大功率器件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制造规模,研发推动特色工艺技术进步和效能提升。重点围绕本地产业应用需求,招引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工具软件企业,做精做强细分领域芯片设计。布局发展晶圆级封装、系统级封装测试、2.5D/3D封装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加快建设富士康高端封测项目,壮大封装测试产业规模。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配套材料和配套装备业,有序发展硅晶圆及化合物半导体衬底、外延材料,大力引进刻蚀、离子注入等前道制造设备,以及后道封装、测试等关键设备,加快推进中科钢研碳化硅晶圆材料等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打造北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高端软件。重点发展工业操作系统、智能设计与仿真、工业APP、工业嵌入式、工控安全等工业软件,交通、医疗、教育等行业应用软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平台软件;突破操作系统、数据库、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软件名品,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软件名城。

  虚拟/增强现实。大力发展主机式、一体式、手机配件与云化虚拟现实设备及AR(增强现实)眼镜、混合现实头显等终端设备与原理性技术形态创新,手柄、数据衣、指环、触控板等配套装备。引进屏幕、传感器、光学镜片等关键器件生产企业,解决光波导设计、纳米压印光刻工艺及生产装备等关键问题,建立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引擎、建模、仿真开发工具链,完善虚拟现实配套产业链条,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数字孪生等领域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争创国家级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

  智能传感器。加快推进歌尔集成式智能传感器等项目建设,开展先进工艺和智能装备技术攻关,建设总部级研发中心。引进培育MEMS(微机电系统)中试、代工产线,提升MEMS芯片设计研发、工艺加工、封装测试、产品应用和配套服务水平,提高传感器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度。聚焦智能家电、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重点领域,扩大智能传感器本地应用,打造国内重要的特色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

  光通信芯片及器件。大力发展光芯片、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光模块与子系统,重点攻关高速激光器芯片、硅基相干光接收芯片,以及配套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工艺,加快建立集流片、封装、测试于一体的集成光电子芯片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光通信芯片及器件研发制造基地。

  3.智能家电。推广应用人单合一模式,打造物联网生态品牌,重点发展高端家电、智能家居、超高清显示终端,提升智能家电产业规模和品牌建设,全力打造世界级先进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高端家电。以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为驱动,巩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传统大家电产品优势地位,拓展厨房电器、生活小家电等新品类、新功能电器,提升家用和商用电器满足用户场景化生活需求的服务能力,开发新型智能、绿色健康、个性定制等高端产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家电产品深度融合,引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发展。

  智能家居。重点突破智能传感、系统安全内核、可信计算、大数据可视化应用等技术,开发各类场景智能家居综合解决方案,提升智能家居产品的技术集成与服务整合。围绕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建设开放式智能家居大数据平台,链接软硬件和服务资源,构建衣联网、水联网等跨行业的智能家电合作生态,推动智能家电单品向平台、生态模式跨越发展,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家居产业生态。

  超高清显示终端。突破4K/8K超高清电视核心芯片、音视频处理芯片、IP媒体路由器、超高清显示模组、新型显示等关键技术,推动超高清8K显示画质处理芯片、激光显示核心器件等研发及产业化,布局Micro-LED显示新赛道,发展网络高清数字家电、平板显示、AR/VR及车载显示等新型显示终端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高清视频产业高地。

  4.轨道交通装备。以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全链条发展为主导,加快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建设,全力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整车制造。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标准化、谱系化、智能化,重点发展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谱系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推进产品由客运装备向快捷货运装备扩展。布局高速磁悬浮车辆,加快推进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等前沿产品产业化,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核心零部件配套。着力引进运控、路网装备等地面设备制造厂商,加快完善高铁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等关键配套,推动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高性能转向架、碳化硅新型高效变流器、高速磁悬浮核心装置与系统等高端器件产业化,提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本地配套水平。发展智能运维等增值业务,拓展上下游维保服务、检验检测等产业,打造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集成服务基地。

  5.新能源汽车。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发展,着力完善核心零部件配套,重点突破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聚力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

  整车研发制造。以纯电驱动、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主攻方向,引进和布局新能源汽车研发机构,鼓励和支持整车企业在青设立研发中心,组建汽车产业科创联盟,围绕整车设计、动力系统研发、控制系统研发、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强国内外企业战略合作,积极推动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等国内外品牌协同发展,鼓励存量车企在青布局更多优质车型和优质资源,推进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北京汽车制造总部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项目尽快建成达产。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支持燃油车向先进高端节能燃油汽车、清洁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替代燃料汽车升级发展。

  核心零部件配套。重点引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汽车核心零部件,积极布局固态锂金属电池、功率芯片、高精度定位等前沿产品,完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储运氢设备等氢燃料电池汽车配套,以及柴油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燃油商用车核心零部件配套,大力发展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车体等汽车轻量化材料。

  智能网联汽车。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突破能够用于普遍场景、低成本的智能路网建设技术,实现“车路协同,全域联动,多场景应用”和“人-车-路-云”融合。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车载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布局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引导本地人工智能、传感器、电子元器件企业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延伸发展。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稳步推进码头、园区、景区等特定场景以及短距离无人物流、环卫清扫车、疏港运输、矿山机械等特定交通工具开展智能网联示范应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dong/2022-04-30/224.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