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华东地区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8.8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2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300.45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515.18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为9.7:41.7:48.6。
年末常住人口390.4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1.7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92%,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2%。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
2023年,根据市级核算反馈,庆云县地区生产总值205.05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同比增长6.6%。分产业看,三次产业比例为7.1∶35.8∶57.1,第一产业增加值14.4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3.5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17.1亿元,增长5.3%。...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经初步核算,乐陵市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9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5.5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4.31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48.8亿元,增长6.8%。三大产业结构由15.8:35.7:48.5调整为15.2:34.9:49.9。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企业户数12159户,同比增长18.88%;农民专业合作社户数3183户,同比增长1.86%;个体户户数52557户,同...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区生产总值为511.7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9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20.13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284.70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为1.4:43.0:55.6。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101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15.11%;失业人员再就业139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7人。
物价水平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较...
经济总量稳步提高。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46.08亿元,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0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99.72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452.33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为9.9:42.3:47.8,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018元,增长6.8%。
就业支持体系愈加完善。广泛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做好重点就业人群帮扶,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06万个,招引青年人才11853人。落实落细一揽子就业补助资金政策,累...
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审定,202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7.0%,全口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6.8%。
产业结构长效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7.01亿元、69.74亿元和82.45亿元,分别增长4.5%、11.7%和5.6%。三产占比由上年的15.5:38.7:45.8调整为15.1:38.9:46.0,第二、三产业占比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围绕“...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45.9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73.26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32.3:51.4。
年末户籍人口51.85万人。其中,0-17岁、18-34岁、3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23.6%、20.9%、34.7%、20.8%。年末常住人口39.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7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核定,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14.09亿元,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5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0.71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5.82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比为5.6:32.1:62.3。
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56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06人。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3%。
...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156.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8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22.8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133.06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3:38.2:52.5。
年末常住人口380.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5.1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73%,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3.73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0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9...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3735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0063万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584425万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492867万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8:27.2:55.0调整为14.8:24.2.0:61.2,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提高6.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生产总值42034元,比去年增加8320元。...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64.4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2.1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799.5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2242.84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40.3:50.2。
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年末共有常住人口863.5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64.84万人,乡村常住人口398.71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8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
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我县生产总值为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亿元,比上年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5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1亿元,增长4.9%。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2.3:35.3:52.4。...
一、综合
宏观经济指标运行良好。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53.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122.1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为20.07:24.48:55.45。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良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83.82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产值48.75亿元、4.09亿元、19.00亿...
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0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7.4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8.7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0.4亿元,增长5%。三次产业结构为18.7:38.8:42.5。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8.4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7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0.4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59%,比上年末提高1.62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2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69人,困...
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年我县生产总值为36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3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8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0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结构为23.0:27.1:49.9。...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20.0亿元,同比增长6.0%。三次产业比为0.8:34.0:65.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3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26亿元,增长5.4%。
二、农林牧渔业
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1.6亿元,增长4.4%。全年粮食总产量17.8万吨。肉类总产量44754吨,增长5.8%,其中:猪肉15809吨,下降3.7%;牛肉4213吨,下降10.6%;羊肉584吨,增长0.2%...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年我市生产总值为610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30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374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01亿元、增长5.4%。
一、农林牧渔业
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总产值1004.3亿元、增长5.4%。其中,农、林、牧、渔和服务业产值分别为548.5亿元、51.3亿元、306.7亿元、38.7亿元和59.1亿元,分别增长4.0%、10.6%、6.7%、4.4%和7.8...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6.02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8亿元,比上年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55.87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40.58亿元,比上年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3:19.5:49.2。
年末实有在营各类市场主体9.79万户,比上年增长7.32%。其中,个体工商户7.06万户,注册资金104.66亿元,分别增长7.34%和13.74%;私营企业2.26万户,注册资金1006.98亿元,分别增长8.66%和5.03...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7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9.13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3.09亿元,同比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1.53亿元,同比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37.3:49.9。
经济活力持续增强。2023年末,全县“四上”总量达到588家,同比增长6.5%。实有市场主体111843户,注册资本(金)1520.33亿元。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803户,注册...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7.5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同比,下同)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1.7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59.32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86.54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2:59.1:30.7。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我区实施“两化融合”项目22个,新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个,入选全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1家,数字赋能步伐加快。精制茶加工入选全省...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显示,202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51.16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24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0.36亿元,下降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7.56亿元,增长7.1%。
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速
发展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5:16.2:77.3调整为6.6:15.4:78,第三产业比例提高0.7个百分点。“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0.7%,占比达到33.4%,比上年提高...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0.5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8.89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9.23亿元,增长5.9%。三产占比为12.3:47.8:39.9。
人口总量持续减少。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05236人。其中,0-17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3.7%,18-3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7.7%,3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42.7%,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5.9%。全年共出...
国民经济平稳向好。按照泰安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结果,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为56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40.3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80.46亿元,同比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407.8亿元,同比增长7.0%,三次产业比重为3.5:24.7:71.8。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区登记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9597户,增长25.84%;全区私营企业发展到46689户,增长12.07...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2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7.3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94.8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63.2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37.1:50.1。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23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74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65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3%。在消费八大项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6%,衣着类上涨0.1%,居住类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
经威海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为450.42亿元,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25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19.76 亿元,下降3.4%;第三产业增加值289.41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26.6:64.3。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201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44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1%,在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 1.9%,食品烟酒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