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东省)2024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青岛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

  (2025年4月8日)

  2024年,青岛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奋力“打头阵、当先锋”,统筹做好稳增长、提质效、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19.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0.8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723.10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0495.54亿元,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为3.0:34.2:62.8。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44.25万人,比上年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23.5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8.87%,比上年末提高0.57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7.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6.0%。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3万人,比上年增长5.3%,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万人,累计开展政府补贴性技能培训5.1万人次;全年扶持创业4.5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2.3%,居住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9%,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6 %,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5.8%。

  新动能厚积成势。以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发展态势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占比为53.0%,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9%。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3.7万户,年末市场主体达210.3万户。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全年规模以上企业新型能源发电量53.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占全市发电量的22.6%。其中,太阳能发电量3.9亿千瓦时,增长12.1%;生物质能发电量3.2亿千瓦时,增长32.4%。新型能源装机容量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3.9%。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3天,占全年的85.5%。全市20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其中,Ⅰ~Ⅱ类水质的断面比例15%,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50%,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35%,劣Ⅴ类水体连续5年清零。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3.8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种植业产值481.8亿元,增长3.6%;林业产值1.8亿元,增长5.2%;牧业产值174.1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236.2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79.8亿元,增长5.9%。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2.7亿元,增长4.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8.3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6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21.4万吨,比上年增长0.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03.9万吨,增长3.8%;油料产量32.4万吨,下降0.2%;水果(含瓜果类)产量131.7万吨,增长4.6%。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53.3万吨,比上年增长0.6%;禽蛋产量36.6万吨,增长27.9%;牛奶产量28.7万吨,下降3.0%。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106.8万吨,比上年增长3.5%;海、淡水养殖面积4.0万公顷,增长4.6%。

  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新建4个省级乡村振兴片区(含2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和2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100个市级和美乡村。新增规模化供水村庄1469个,规模化供水率达96.3%。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4283.5亿元,比上年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24.4%,制造业增长9.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8%;分大类行业看,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增长面为77.1%。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7%;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增长22.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1.0%。新产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137.8%、94.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1%,利润总额增长6.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83.3亿元,增长8.6%;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395.1亿元,增长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255.5亿元,增长1.7%。

  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36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85.3亿元,比上年增长6.7%;签订合同额8459.5亿元。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4603.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6476.4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0495.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2.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8.3%。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2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6.5%和15.8%。

  全年铁路、公路、水路共完成客运量605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4%。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7.1亿吨,增长4.2%。其中,外贸吞吐量5.0亿吨,增长2.4%;集装箱吞吐量3087.4万标准箱,增长7.3%。年末累计拥有空中客运航线212条,其中,国内189条,国际及地区23条;累计拥有空中货运航线16条,其中,国内8条,国际及地区8条。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2618.1万人次,增长22.2%;航空货邮吞吐量27.9万吨,增长7.1%。

  年末全市地铁运营线路8条,长度达到352.1公里,运营车站172个,开行列车92.6万列次,年客运量5.3亿人次。地面公交运营车辆达9807辆,公交运营线路937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9716公里,年客运量7.6亿人次。运营巡游出租车10892辆,年客运量5738万人次。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99.4万辆,比上年增长3.1%,其中私人汽车328.4万辆,增长2.9%。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0.2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23.3%;电信业务总量148.9亿元,增长6.3%。快递业务量13.1亿件,增长23.6%。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556.7万户,增长4.2%。移动电话用户1405.7万户,增长1.6%,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781.4万户。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42689个。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7]比上年增长0.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4.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6%。重点投资领域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8.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5.6%;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5.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11.8亿元,比上年下降11.8%,其中住宅投资1219.6亿元,下降10.4%。商品房销售面积1193.9万平方米,下降17.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25.1万平方米,下降23.5%。

  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年末全市正在享受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家庭1.2万户,全年发放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10358万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123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