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2022年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徐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市高质量发展在复杂的环境下实现了逆势而进、接续突破、向上向好态势,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沂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综 合

  综合实力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6.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5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322.24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07.52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为11.7:39.0:49.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157元,比上年增长5.4%,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809美元。“国字头”名牌彰显新沂高质量发展实力。入选2022年度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全国实力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

  主导产业增势良好。全市“4+4”先进制造业中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9.8%和34.4%。数实融合加快推进。全年编排41个年度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梳理完成年度“智改数转”项目清单187家,8家企业获批徐州市首批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新培育水性超纤、上菱白色家电、中清光伏等5家智能车间,省星级上云企业49家。经初步认定,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75家,比上年增加46家,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0.5%,高于全部规上企业营收53.9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持续增加。年末全市共有市场主体注册户数14.49万户,比上年增长6.3%,其中个体工商户10.83万户、企业3.57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0.09万户;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8125户,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12213户、企业579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2户。

  就业市场供需平衡。全市举办各类招聘会54 场,服务企业384家,提供岗位数15000个,达成就业意向15935人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790人,新增用工备案22000人,比上年增长19.0%;失业再就业2700人,新增社保16000人。建立全市企业人才用工需求数据库,服务重点企业362家,全年新增岗位数6300个;开展农村劳动力动态监测工作,一对一推送岗位16350个。成功举办新沂市创业大赛,参加徐州市创业大赛,完成创业培训951人次,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842人,创业带动就业7401人。

  二、农 业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以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引领,坚持“三农”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82.8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9.52万亩,粮食产量72.13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80.10万亩,夏粮产量31.69万吨;秋粮播种面积79.42万亩,秋粮产量40.44万吨。年产各种蔬菜212.67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全年完成生猪养殖量102.53万头,比上年下降3.4%,其中出栏量64.90万头;家禽饲养量3025.34万羽,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出栏量2294.03万羽。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9.2万亩,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生态养殖、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加速成长。全年新增“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6个,全市有效期内“两品一标”获证产品49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78.7%。切花菊年产量10亿支、出口量8000万支,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出口量最大的县级单位;鲜食毛豆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加工销售量达60多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食毛豆集散中心,成功获批全国农产品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全市招引5000万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15个,纳入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44个;徐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36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761.08亿元(征收期),比上年增长40.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0%和19.4%。从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1.1%,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分别下降8.4%、9.9%、12.0%。从门类看,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8.7%,采矿业增长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从行业看,全市列统的30个行业大类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面近七成,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6个行业产值增速均超50.0%。全市68家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占比81.5%,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亿元级企业平均单体规模达到7.46亿元,比上年增加2.01亿元,增长36.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1%、营业收入利润率1.7%、产销率97.3%。

  两新产业引领增长。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升级。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3.9%,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5.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规上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28.0%,占比38.3%。其中,新能源、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行业规上战新产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88.3%、21.3%、18.0%。

  建筑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联网直报企业105家,其中全年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3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3.45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6亿元。全年签订建筑合同额191.64亿元,其中新签订建筑合同额101.81亿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68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