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2022年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稳步提升。全年存续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239家。新认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新认定省民营科技型企业34家,入库公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2家,利民化学、卧牛山防水、新河化工、维尤纳特等4家企业入选“徐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50强”。全市专精特新企业累计21家,其中华信新材料、斯尔克纤维2家企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年新增有效发明专利463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227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65件,比上年增长25.6%。全市累计建有3个国家级、12个省级科创载体,33家新型研发机构。全年向上争取科技项目资金2221万元。深入推进“苏科贷”,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共帮助26家企业完成8580万元科技贷款,比上年增长70.0%,累计贷款余额达1.85亿元,创历史新高。

  教育事业持续向好。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88所,其中,中学41所(高中11所),小学122所,特教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 所,幼儿园123所。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182074人,其中中学 88138人,小学93936人。特教学校在校生285人,中等职业学校在籍生913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9133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100%,高考本科上线率82.2%。市教职工17294人,其中专任教师15010人,当年完成新教师招聘823人。“双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148所义务教育学校实现“5+2”课后服务模式“全覆盖”,共有14.8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7.9 %;持续强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累计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60家,压减率达100%。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其中博物馆成功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全年编排并启动2022年文化惠民嘉年华活动,累计开展“我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暨“3.5 学雷锋日”文艺志愿者进基层活动、非遗六进、党的二十大宣讲巡演等320余场节目。同心缘公益志愿队、一惟艺术团、柳韵金声少儿戏曲艺术团3个优秀文艺团队荣获“2022年度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唢呐独奏《红妆》获第十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大型现代柳琴戏《在水一方》获紫金艺术节剧目奖、优秀演员奖,并成功入选“喜迎二十大”江苏省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油画《骆马湖》、小品《流量时代》、版画《荷塘·晚秋》、音乐《七月的霞光》、琴书《返乡》等6件作品荣获第十三届徐州市“五星工程奖”;“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窑湾古镇”正式授牌,并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区。定期在学校内开展“戏曲进校园 非遗有传承”活动,培养出喜娃班等一批“小小非遗传承人”。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建成省示范卫生院16 家、省示范卫生室97家、中医馆20个、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14家。建成4家徐州市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其中3家已成为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本建成单位。急救医疗站可用于疫情转运救护车达35辆(其中负压型13辆)。全市254个行政村卫生室均达到徐州市规范化建设标准。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93元。全市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8.60万人份,建档率91.4%,其中年内新建合格档案5.40万人份。组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98个,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户数10.39万户,签约居民36.53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37.7%,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72.0%。新生儿访视率达到96.0%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后访视率均达到98.0%以上。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有效落实,传染病及时报告率100%,疫情处理率100%。全市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医疗机构3所,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31人,开放床位410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8.1%,面访率达94.8%。

  体育事业呈现多元化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全民健身活动站点72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5071人,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2人。拥有单项体育类协会29家,体育俱乐部49家,5A级协会1家,3A级协会8家。实现镇级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全覆盖。举办篮球、足球、气排球等群众性健身活动80余次,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开展篮球、足球、游泳等各类公益培训及讲座1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近1000人次。发展农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全年开展“全民健身 你我同行”科学健身乡村行活动10次;开展健身技能培训和健身知识讲座30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完成3000余人有效数据监测。面向双塘、棋盘、新店、马陵山等20余个镇、村捐赠体育健身器材总价值100余万元。

  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全年扎实推进片区防洪排洪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沭河之晨水环境治理项目荣获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为徐州唯一。“骆马湖退圩还湖生态修复工程”“窑湾镇水系连通工程”2个项目获批国家“山水工程”。高标准完成城南滨水美丽宜居街区、城市微水环建设等6个省级美丽宜居城市试点项目建设。全市PM2.5浓度35.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7.0%。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全市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III类考核标准,地表水优III比例100%,其中毛林大桥国考断面水质提升到Ⅱ类;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定有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8.7%;骆马湖新店和窑湾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无劣V类水体。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市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向好。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100%、实现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

  降污减排工作扎实推进。以重点减排工程为抓手,扎实开展水、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积极挖潜总量减排和总量入库项目,全市已有7个项目纳入省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和交易系统,徐州地区率先开展水、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入库工作。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耗330.27万吨标准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68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