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2022年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9.6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6.97万人,女性人口52.71万人,男女性别比例108.1:100。全年出生人口6116人(含往年出生补报人口),人口出生率5.57‰;死亡人口7654人(含往年死亡未销人口),人口死亡率6.9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5.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5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7%;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02%,比上年末提高0.72个百分点。

  居民收支稳中提质。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60元,比上年增长5.6%。按收入结构分,工资性收入17313元,增长5.7%;经营净收入6647元,增长3.3%;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1915元和5485元,分别增长2.2%和9.8%。按居民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70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72元,增长6.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1.61:1缩小为1.58:1。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333元,增长5.0%。按居民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71元,比上年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763元,增长7.3%。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29.6%,其中城镇居民28.9%,农村居民30.6%。

  图2:2017年-2022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养老参保人数38.54万人 (含领取待遇人数),参保率达99.0%。领取养老金人数16.04万人,发放养老金5.17亿元。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从最低标准每人每月19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202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提高到640元。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发放保障资金4亿元,救助帮扶困难群众3.30万人,5797名失能人员享受长期护理险待遇,113名低保家庭老人通过政府补贴入住养老机构。全年为13447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2302.92万元,为13024人次代缴医疗补助金527.63万元,为2371人次发放失业补助金217.85万元,为529名企业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95.80万元。

  十二、城乡建设

  城市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以苏北第一名成绩通过初审,棚改工作连续四年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城市功能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增2个供热小区、燃气实现“村村通”、供水改造4个小区,完成40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面积32.9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140户;完成棚户区动迁25万平方米。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西城高中、唐店中学、高级中学、实验学校、6所乡镇卫生院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按序时建设完成;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殡仪馆、特教中心、中专校三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有效补强城市教育、卫生、民政等民生短板。着力化解城区“停车难”问题,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全面改善住房条件,全市已完成安置房新开工任务7626套,总建筑面积92.42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任务完成6054套,建筑面积62.26万平方米。城区居民出行条件持续向好,全市建设完成新安西路、江西北路、徐海路西延、市府西路(东段)、嫩江路等城市道路约5.87公里。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完成钟吾南路绿化、G311沿线绿化提升、高速出口南侧景观改造、城南体育公园等工程;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10公里,铺设污水管网主干管9公里,检测修复老旧管网65公里;新建街头游园5个,新建、改建绿地面积约164万平方米,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91.1%。

  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农房改善项目23个,改造农村低收入户危房406户,以徐州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省农房三年行动考核优秀奖。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户厕3.2万户,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5个,创建省级幸福河湖28条,建设生态河道190余公里。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绿美示范村庄30个;新增美丽宜居村庄119个;累计分别创建省级、徐州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4个、19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数量位居全省第七、徐州地区第一。马陵山镇花厅村、草桥镇堰头村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率先在徐州实现燃气“村村通”,实现城乡用气同网同质同价。强村富民互促互进,培育示范家庭农场338家,带动更多农民增收。积极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实施“村企联建”“三乡工程”,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8万元的村全面消除;超30万元的村171个、超50万元的村67个。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放补助资金3811万元。

  有关词语说明

  “4+4”先进制造业:冶金材料、化工新材料、高端纺织、智能电器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新能源、医药健康及医疗器械、精密制造、数字经济四大新兴产业。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

  “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765”项目:年内新沂市计划签约产业项目89个、开工项目76个、投产项目63个。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社会保障、就业形势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市场主体、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设施农业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水运、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铁路客货运量数据来自新沂火车站;电信业务、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等数据来自市电信公司、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城乡建设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放型经济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快递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文化事业、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新沂支行;上市公司数据、保险业数据来自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高新技术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GDP、工业、投资、贸易、粮食产量、城乡居民收支等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68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