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2022年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全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2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67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6.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从所有制类型看,项目投资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8.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增长10.8%。从行业看,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投资增长,其中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全市“765”签约、开工、投产项目分别完成89个、80个、68个,完成数及完成率均位居徐州县区前列,项目综合转化率位列徐州县区前列。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市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14.3%,高于工业投资增速0.9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55.3%,占比较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0.4%,占全部投资85.8%,占比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4.8%,主要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研究和实验进展等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1.6%、29.2%、89.4%和146.4%。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97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从行业看,限上批发业和零售业分别实现销售额265.72亿元和73.79亿元,增长37.1%和24.0%;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1.54亿元和5.58亿元,增长25.0%和61.1%。从商品销售看,全市限额以上21类零售商品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24.4%、49.1%;五金、电料类,家具类分别增长51.7%、44.4%;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分别增长43.6%、19.0%,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45.1%。从网络零售看,全年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1.66亿元,增长25.0%,占全部限上商品零售额比重32.9%,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线上消费火爆带动快递业加速增长,全市实现快递业务量17402.01万件,业务量居徐州市五县(市)首位。

  对外贸易承压前行。全力招引拓展新增量,重点围绕新项目新凤鸣、明新旭腾等建设进度,确保企业设备进口落地新沂;抓住上菱电器、中清光伏、中福大明等项目投产机遇,积极理顺企业外贸业务渠道,全年实现外贸业务增量8亿元。全市完成服务外包执行总额6.7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1.2亿美元;完成实际到账外资8840万美元。枢纽经济优势彰显,全市公路港物流园、新沂港物流园等15个重点运营平台,实现营业收入97.74亿元,增长7.8%。其中保税物流中心(B型)一般贸易额3.5亿美元,位居省内同类保税物流中心前列;“保税+中欧班列”出口突破1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基本平稳。全市公路里程2195.19公里(含高速公路里程112.20公里),内河航运里程123.34公里。年末公路货运量5081万吨、铁路货运量59万吨、水路货运量约624万吨。潍宿高铁开工在即,新淮高铁规划加快推进,“大字型”高速铁路网初具雏形,将新沂构建成铁路主导型区域性综合枢纽,推动更好融入“一带一路”、淮海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并加强与首都经济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南京都市圈等区域的交通联系。新开通新沂-镇江-安吉短途运输航线,成为江苏省首条通用机场往返民航机场的短途通勤线路。新沂通用机场全年保障飞行时间超2000小时,进一步提升了新沂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邮政电信业保持稳定。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总量6.73亿元(含移动、联通,下同)。电信、移动、联通、铁塔等电信运营商5G基站建设加快推进。本地固定电话用户6.4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8.87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31.57万户。

  全域旅游有序恢复。全市共拥有文旅资源单体1792个,其中优质资源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3家、省级工业旅游区1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含分社和营业部)28家、非遗主题民宿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徐州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马陵山、骆马湖两家旅游公司成功入选省级文旅市场红名单。举办“春山花海”“云裳桃花三月天”云上桃花节,“文旅惠民消费季系列活动—马陵山专场”;参加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窑湾古镇入选“喜迎二十大 见证新江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徐州五县(市)中唯一一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合理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07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9%。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9.1%、7.1%、4.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12.1%、22.5%、9.1%。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2.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3%,比年初增加74.7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45.9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6%,比年初增加66.8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31.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4%,比年初增加134.09亿元。其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92.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比年初增加15.31亿元。

  资本、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证券公司(分公司)2家,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123家。年末保险机构2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23亿元、增长15.1%;人寿险保费收入7.89亿元、下降9.0%。全年各类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4.51亿元,其中财产险支出4.11亿元、赔付率56.9%;人寿险支出0.4亿元、短险赔付率44.0%。全年全市保险深度1.82%,与去年基本持平;保险密度1579.44元/人,比上年增长1.5%。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68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