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洛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强失业风险防范。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就业常规统计、劳动力市场监测、失业动态监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研究规范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畅通劳动争议纠纷调解仲裁受理渠道,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调解工作体系。完善失业风险预警和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做好化解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的预案制定和政策储备工作。推进线上失业登记愿登尽登、应登尽登,加强再就业援助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失业人员实现稳定再就业。

第二节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全面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化教育”,实施教育体系完善提升、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师队伍培养建设、办学教学特色创新、优质资源信息共享“五大工程”,实现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现代化、成人教育终身化、校长教师专家化的办学目标。到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基本实现,幼儿园到高中的十五年教育基本普及,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立,资源布局、层次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质量、办学品质明显提升,力争实现全市教育强县、中原教育名县建设目标。
完善学前教育公用服务体系。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重点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构建以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到2025年底,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占比稳定在86%以上,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原则上达到50%,全县3-6岁幼儿毛入园率达97%,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和完善全县中小学布局,逐步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工程,新建扩建一批城区中小学,实现教育资源与城市人口相匹配;优化整合乡村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建设标准化寄宿制中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星级创建工作,提升办学品位、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收义务教育权利。依托洛宁爱和小镇,扩大乡村学校美育画室覆盖面,城市乡村艺术教师资源交流共享,打造洛宁美育教育特色。到2025年,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8%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7%以上。
实施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战略。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增强高考适应性。落实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形成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格局。到2025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2000人,体育、音乐、美术等特长生本科上线人数较2020年增长50%,高中教育品牌更加响亮。
做好继续教育工作。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接省终身学习在线网络云平台,形成面向全体居民的社会化学习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完成县、乡、村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构建。到2025年,创建2—3个市级示范性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创建1个省级示范性乡镇(街道)社区学校。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完善县域内教师统筹管理和均衡配置,落实教师奖励激励机制,推动教师城乡双向流动,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强化教师业务培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加大教育开放力度,引进外部先进教育理念和优势教育资源,通过引资建校、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在县内开展社会办学,参与县内教育改革。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及其师生与公办学校及其师生平等的法律地位,促进民办学校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到2025年,打造2-3所实力强、规模大、声誉好、高水平的民办学校,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相互补充,具有洛宁特色的民办教育格局。
打响洛宁体育品牌。坚持教体融合,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和校园足球运动,打响洛宁校园足球和自行车运动品牌。立足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新起点,积极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成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中心,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优化十五分钟健身圈。到2025年,体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水平位居省市前列,基本实现体育强县目标。

第三节 提速提质建设健康洛宁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实施“健康洛宁”行动,健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健康产业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健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成县中医院P2试验室、县中医院传染病防治中心、县疾病预防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构建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补齐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短板,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县医院分院建设,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持续提升中医院、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引进高水平医疗资源,争取省人民医院在洛宁建立分院。支持县内医院与都市圈名院名医在远程医疗、紧急救援协作、卫生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完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公共卫生数据集中共享,提升完善健康洛宁APP功能应用,构建远程医疗系统,提高智慧医疗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实施健康洛宁行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整治城乡人居环境,积极创建卫生城镇、健康城镇。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推进“三减三健”和控烟行动。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加快普及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共体育和健身基础设施,以洛宁县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中心、乡村健身广场等项目为重点,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水平,支持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提高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积极承办国际自行车赛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河南省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等高端体育赛事,争取省十四届运动会自行车比赛项目在洛宁举办。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元旦长跑、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月、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等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激发全民参与健身热情。

第四节 持续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

 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优化生育政策,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促进新时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保持人口总量稳定增长。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障能力,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综合治理。全面落实产假制度,完善家庭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支持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主体培育和规范管理。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1个。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县城“乐养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农村老年幸福院建设,推进城乡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养老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力发展老年健康服务,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老年健康、护理、安宁疗护病床。推进“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确保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紧急救援等各类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探索邻里互助、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模式。积极发展医养结合机构,依托南部生态涵养区建设一批满足老年人健身娱乐、医疗保健等多元需求的县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推进以医养融合型、康养旅游型、多业融合型为重点的养老基地建设,培育发展避暑度假、休闲体验和保健养生等养老新业态。推进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推动养老产品市场提质扩容,发展银发经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到2025年,建成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县80%的行政村建设有养老机构,护理型机构内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0%以上。
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基本权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切实保障妇女平等权利,支持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完善城乡生育津补贴制度,切实保障女职工生育权益和母婴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完善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和关爱保障政策,统筹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进一步做好“全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县”“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县”工作,实施儿童福利院改扩建,建设一批“儿童之家”,完善全县的困境儿童救助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提高各类困境儿童保障水平。加强妇女儿童常见病筛查和早诊早治,继续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加强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
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实施青年优先发展促进工程,完善青年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健全青年教育、创业、就业、住房、婚恋、文化、健康等领域的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引导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引导青年踊跃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及乡村振兴,鼓励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加强青年社会组织培育,鼓励和支持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强化青年发展状况动态监测评估。

第五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统筹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殡葬服务等工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制度,推进“互联网+社保”建设,建立完善更加便民高效的服务体系。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体系。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省级统筹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配合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落实医疗保险待遇清单制度、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健康保险。加快基本社会保险制度人员全覆盖,落实新业态人员、灵活就业群体参保政策。完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推行电子社会保障卡,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市县乡村全覆盖。
提升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基本生活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健全专项和急难社会救助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广“物质和服务”救助方式。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优先保障孤寡、失能、高龄、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服务需求,建设失能老人养护院。全面落实基本殡葬服务惠民政策,着力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实施县殡仪馆扩建改造,新建县城公益性公墓1座、农村公益性公墓18个。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培育和规范社会慈善组织,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相衔接机制,加强互联网慈善监管。
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依法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加强退役军人安置保障,完善“直通车”式安置办法,实施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职业培训和终身职业教育,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录用退役军人、支持退役军人自主创业等政策,促进退役军人广泛就业创业。加强退役军人褒扬优抚和待遇保障,推进县烈士纪念设施修缮维护。关心关爱老红军、军烈属、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提升改造光荣院,加大生活和医疗救助力度。加强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建设,完善走访慰问常态化机制,建立退役军人矛盾及时化解机制。继续做好双拥优抚保障工作,规划建设洛宁县民兵训练基地,持续推进“双拥”模范城市创建。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全面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完善货币补贴、租售住房、免租入住等人才安居政策,解决各类人才的住房困难。大力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第六节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共享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提升多层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持续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等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发挥家风家训馆作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弘扬“忠勤厚正、创新共赢”洛宁精神,凝聚建设“实力洛宁”强大合力,建强用好融媒体中心,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涵养和净化社会风气。
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快洛宁县博物馆、美术院(歌剧院)演艺中心、文庙、城隍庙文化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书房,打造中心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镇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发挥城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品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春节祈福迎新、重阳敬老等文化礼仪活动,结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书法、绘画、广场舞、全民阅读诗词朗诵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建文艺演出队伍,开展文化文艺进乡村,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更高层次需求。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以传承弘扬河洛文化为重点,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县域内“洛出书处”“仓颉造字台”等文物古迹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竹编、河洛响器等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
提高数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资源库和统一服务平台,整合现有数字文化服务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图书馆、档案馆和文化馆等公共设施为依托,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网、无线通信网等载体,建立全县范围内的公共数字文化供需配送体系,实现群众通过网络获取优质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

第七节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以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创建、“三结合”示范乡镇创建和“六村共建”示范村创建三级联创为抓手,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夯实基层基础,有力维护国防安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完善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和改进街道(乡镇)、城乡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推行“基层党建+”模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资源向基层下沉,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多功能一体化基层服务平台。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增强开展社区协商、服务社区居民能力。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机制,大力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等社会组织,畅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社会服务的渠道,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自律互律。加强数字社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全民数字技能,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推行“互联网+社会治理”“网格+网络”等服务管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 “一网通管”。到2025年,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加完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zhong/2022-05-05/306.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