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展思路
全县教育体育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抓安全守底线,重管理上质量,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办好各级各类教育,不断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大力开展冰雪运动,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活动品牌,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同步协调发展,努力推动全县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章 发展目标
——学前教育。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实施好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在城区以小区配建幼儿园为主,在农村地区以原校园内新建幼教楼或现有校舍改建为主,到2025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6%以上。
——义务教育。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扩充县城学校容量,提升农村学校质量,合理优化学校布局,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严格学籍管理,保证适龄少年儿童以家庭实际住址为依据,按时就近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城区以扩充学位为主,新建第五小学北校区、三田小学、新区小学、第八小学、第九小学等学校,改扩建第四小学、红庙小学、第四中学、第八中学东代固校区,在农村地区以现有学校改扩建为主,同时大力开展中小学基础设施面貌提升工程,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六年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100%以上,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9%以上。
——普通高中教育。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覆盖面,以县一中为龙头,构建三中、五中、六中等县域高中教学教研共同体。加快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增加高中学校学位数量,以新建示范性高中和改造薄弱普通高中为重点,逐步实现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新建新区中学、改扩建第一中学、续建第三中学。到2025年,省、市级示范性高中覆盖全县普通高中学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
——职业教育。抓好职教招生、升学,多种形式开展招生宣传,进一步扩大职教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努力实现三年内对口升学本科上线人数过百的目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扩大合作办学的范围,实施订单式培养,实现学生工读结合;强化学生就业指导,建立完善就业服务机构,跟踪服务到位,增强学校发展活力,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才、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培育和创办新专业,调整改造老专业。新建新区职教中心、在开发区利用闲置厂房或合适位置选址新建第二职教中心,提供职高学位1.2万个。到2025年,通过自主招生、联合办学等多种措施,扩大招生规模,专业设置超过10个。同时,不断提升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参加职业教育的比例。
——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采取灵活形式,对适龄重度肢体残疾和多重残疾儿童实施义务教育。对现有特教学校进行功能改造提升,提高特教学校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到2025年,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以上。
——民办教育。把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落实鼓励民办教育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民办教育。引进社会投资1.8亿元,新建民办普通高中学校1所,新增学位3000个。同时,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健全民办学校监管制度和退出机制,提升推动民办教育发展水平。
——智慧校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投资1.35亿元,实施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对县直中小学及中心校下属56所学校,实施教育资源云平台、在线备课平台、微课制作系统、创课教室、智慧教室等智慧校园项目。规划投资0.7亿元,对县城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77所中小学、幼儿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面貌提升项目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设项目,持续提升学校信息化程度和办学水平。
——全民体育。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梨乡水城体育中心工程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健身工程的更新与升级,构建县、乡、村三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在量上保障能力全覆盖,在质上保障标准全达到,充分发挥体育场地设施功能作用。发挥体育协会组织作用,积极组织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促进冰雪运动普及推广。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提高健身活动质量,推进全县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同时,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促进青少年培育体育爱好,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第三章 保障措施
1.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将教育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教育经费做到“两个只增不减”,即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标准足额落实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和生均公用经费。同时,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安排用于教育,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按规定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并全部用于教育。进一步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从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教育基本建设重点项目,提前规划,充分预留学校建设用地,确保学校建设所需,夯实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硬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