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抓管理。全力推进智慧城管项目建设,以城市管理月度考评为抓手,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治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法依规加强城市建设中的“两违”查处打击工作力度。完成城区大件垃圾破拆车间和城乡11座垃圾分拣车间项目建设。完善城乡20个行政村(社区)垃圾分类设施和城区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设备。巩固拓展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升级,确保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五)聚焦改革创新,全力释放体制机制新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用改革的办法释放和激发市场潜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不断提高要素配置和产品流通效率。深度对接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深入开展财税金融改革、工业“标准地”出让改革。加快县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殡葬体制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统计现代化改革。统筹实施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对国有资本经营实行预算管理,集中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实行“零基预算”改革,建立完善能增能减的预算分配机制,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
——实现更高水平开放。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拓展外贸市场空间,探索打造内陆外向型经济新途径。加大外资外商引进力度,支持瀛通通讯、平安电工、三赢兴等重点企业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原料供应基地、分销中心、研发中心。加强与省域、市域和湘鄂赣毗邻地区协同联动,扎实推进“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支持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建设,积极主动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鼓励和推动企业扩大外贸总量,力争全年新增进出口权企业5家,新增实绩出口企业2家。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快省级创新型县建设步伐,确保我县成功获评湖北省创新型县。积极协调化解融资难问题,提升企业主体投资信心,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力度。加强高新企业培育,力争全年新增高新企业10家以上,高新企业数量达到45家。以通城县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力度,积极开展企校产学研合作。扎实开展5G网络基础建设以及4G信号补盲点工作。组织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监督行为,加强法律服务市场专项整顿,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放管服”为主线,在“三下沉”“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行政审批制度上下功夫,完成“一事联办”事项30项。坚决清理整顿各类多头审批、重复审批事项,严格执行涉企涉事收费清单和标准,确保清单之外无政府定价收费。启用新政务服务中心,为市场提供更智慧、便捷、高效的办事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用心用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推行“评定分离”改革,营造良好的招投标市场环境。持续加强信用通城建设。
(六)聚焦普惠共享,全力彰显美好生活新成效。
——抓好共同缔造工作。持续完善议事、决策、评价等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建立试点村(社区)“一日一碰头、一日一协调”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面启动2023年16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好试点的突破、带动、示范作用,在实践中总结,在创新中深化,提炼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优化校点布局,建成实验小学、黄源小学、第三中学和宝塔幼儿园。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创建省级卫生乡镇2个。聚焦满足群众健康和养老需求,扎实推进隽水卫生院、隽水中心养老院、马港卫生院等医养结合项目。加强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体制机制建设,做实县域“医共体”。扎实开展“323”攻坚和健康帮扶,实现“防、筛、管、治”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县急救体系等5个项目建设,启动县人民医院信息化二期等5个项目建设。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建设公办托育中心1所。建成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市、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力度。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县,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和民主法治示范点创建。持续推进平安法治通城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实现治安形势持续向好。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完善“政法办+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N”的运转模式,实现“多资源合一、一中心多用”。稳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优抚和服务工作。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加快区域性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全面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构建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应急管理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七)聚焦绿色发展,全力构建生态文明新格局。
——加强流域治理。强化规划引领,启动《通城县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共治,实施百丈潭、阁壁等中小型病险水库和隽水坝水闸等4座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积极推进陆水流域系统治理工程。持续推进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行动。加大矿山修复力度,增强区域水土保持能力和森林碳汇能力。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调度,大力推进投资20亿元的“引青济隽”工程落地通城。加快新建中小型重点水源工程,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提高供水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