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提升城市服务与管理水平。用好用活消费券刺激政策,探索节假日消费刺激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加大餐饮、文旅等传统消费,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型消费。引导知名街区(商圈)、餐饮店、电商平台和品质化农贸市场开展放心消费承诺活动。盘活中德金属生态城专家楼,谋划打造进口商品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完成2个以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持续抓好“创文巩卫”,落实落细“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大拆违控违力度,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管理质效。
三、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抓好圩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牢牢把握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大利好,积极对接争取省、市更多支持,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快揭东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激发城镇发展活力。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区域优势、镇街特点、村居资源,推动以城区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市化,辐射带动镇村协同发展,构建各具特色、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镇发展格局。曲溪街道要坚持以“五个示范”为指引,突出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丰富街区业态,提升发展能级。磐东街道要聚焦产城融合,统筹发展玉产业和五金产业,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商城。霖磐镇、月城镇要立足西部中心优势,大力发展工商业,提升区域经济水平。龙尾镇、桂岭镇要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现代化农业。新亨镇、锡场镇要依托军埔电商圈和高铁站片区建设,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性和新型制造业。云路镇、玉滘镇要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德金属生态城两个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嵌入产业链条,与园区实现联动一体发展。埔田镇、玉湖镇、白塔镇要围绕三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竹笋、炒茶、油茶产业提质升级。
二是强化圩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统筹驻镇帮镇扶村和涉农资金,深化美丽圩镇创建成果,推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水电气路网等一体化布局和共建共享,努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扎实做好“三线”整治,改造一批农贸市场,推动公共服务就近就地均等化。稳步推进村级供销合作社建设,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拓展驻镇帮镇扶村“桥梁作用”,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乡村振兴“两组一团队”作用,围绕五项试点任务试出经验、创出做法,提供实实在在的“揭东样板”。持续完善镇街体制改革,做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坚持全区一盘棋,统筹做好镇街、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区、镇、村规划科学合理、有效衔接。深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落实落细各项试点政策和革命老区支持政策,提高村居集体经济收入,确保所有行政村年收入稳定超10万元。加快农村宅基地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新模式,破解农民建房难题。
四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快区粮食储备仓库和龙颈、北关等灌区建设,推进撂荒耕地复垦复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完成水田垦造,确保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等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高标准推进玉滘等连片风貌带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样板。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乡村移风易俗,持续完善村规民约,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治理。
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日常小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络。促进就业增收,落实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措施,提升就业能力。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施“乡村工匠”“农村电商”培养计划,支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深入推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完善支持青年就业创业政策体系,鼓励青年人竞相创新创业。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全面执行企业养老全国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政策。加强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有效衔接,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精准做好困难群众及特殊群体帮扶救助,兜住民生保障底线。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及时化解劳资纠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聚焦打造揭东“品牌教育”,扎实推进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设,实施公办学位扩容、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改革“三项提质”专项行动,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学校“三所学校”,创建一批城乡教育共同体,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擦亮“崇文揭东、向上教育”品牌。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加快区第四小学等11所中小学和一批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建成区第一初中并招生;巩固提升揭东一中、揭东二中教育质量,示范带动面上高中一体发展。抓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特殊教育拓展融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持续巩固“双减”成效。大力实施“新强师工程”,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