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征兵“五率”量化考评排名全市第一,国防动员、双拥、退役军人事务、外事、台港澳、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防、打私、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红十字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我们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满意率均为100%。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建设全市考评排名实现争先进位,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创历年最好成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廉洁政府建设扎实推进。
回望过去一年,我们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全区经济总量、产业实力、科创能力、治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坚实;我们抢抓机遇、突破瓶颈,开拓优化发展空间,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利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功能品质整体跃升,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我们主动出击、精准发力,工业投资加速增长,产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优质企业加快集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强劲;我们千方百计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全区上下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精气神明显提升,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越来越坚定。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广大企业家、海内外投资者建设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港澳台和海外江海乡亲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参与、支持和关心我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受世纪疫情和复杂内外部环境冲击,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科技化水平不够高,主导产业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区域综合发展水平仍不充分,各街道、村(社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仍需提高;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民生保障能力不足、质量不高,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区委把今年确定为“高质量发展深化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市委、市政府“1+6+3”工作部署,深化落实区委“1+5+3”工作举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拼经济、促发展、保稳定,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高新区争先进位,奋力打造全市工业立市重要引擎、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在江门市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进程中走在前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完成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完成市下达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集群。聚焦“1+3+2”战略性产业,持续稳链延链补链强链控链,加快建设千亿产值园区。加速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落实“442”安全应急产业引入模式,力争引进安全应急产业头部企业2个,推进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建设,加快构建“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着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串联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力,力争新一代电子信息、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500亿元,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产值超200亿元。
提升产业平台承载力。加速推进高新区—三江睦洲联动发展先行启动区建设,加快开发安全应急产业园三、四期,开辟产业发展“第二战场”,推动园区扩容增效。大力实施“工改工”,推进金溪、武东、南山等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进一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创智城二期、安全应急产业配套项目建设,打造百万平方米国资产业载体。高标准建设工业邻里中心,配套完善生产生活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3.0升级版产业园区。
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量。深化“大招商”格局,探索市场化招商新路径,建强建优招商队伍,围绕六大战略性产业集群,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引进一批“成长型、旗舰型”项目。落实“一把手”招商,加强以商引商、以链引商、以侨引商、联合招商、驻点招商,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超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超10个,在引进投资超50亿元乃至100亿元项目上取得突破。开展企业增资扩产专项行动,通过优先选址用地、加大信贷支持等措施,推动不少于30家优质企业增资扩产。优化项目准入评审、跟踪服务机制,加强项目供后监管,提升落地项目质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