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西)贺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推动新兴产业相互嵌入、衍生转化、合成赋能,配套新政策打造特色园。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示范,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形成更高效率、更高价值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打造黄金珠宝、金属新材料(稀土)、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兴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加快黄金珠宝产业园(三期)建设和招商,依托创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赋能基础,强化黄金珠宝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引导企业向保税仓储、展览交易、电商直播等环节延伸拓展。争取获得上海黄金交易所特别类会员资格牌照和在我市设立“标准黄金交割库”。力争黄金珠宝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推进稀土产业由原料提炼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推动金源稀土永磁新材料项目投产,力争实现金属新材料(稀土)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65亿元。加快引进光电、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产业链项目,重点推进东融电子信息产业园、天微电子、华驰高分子材料等项目,力争电子信息产业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6亿元。

  推动现代服务业实体化、平台化、融合化,开辟新赛道培育集聚区。积极推进“两业融合”,大力发展仓储运输、信息服务、商务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建设,加快广西数字贺州产业园和平桂大数据云计算生态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推进产业需求端供应链融合,实现两个“线上市场”年内上线。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提质提速广西东融碳酸钙、黄金珠宝两大交易中心建设,优化农产品商贸物流园、钢材交易等专业市场布局,支持碳酸钙等产业建设自有交易市场平台。谋划常年举办碳酸钙产业、黄金珠宝产业展销会(博览会),打造内外贸、产供销、上下游高效对接、相互带动的产销对接大平台。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支持平桂黄金珠宝产业园等申报自治区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谋划建设城郊大仓基地项目以及物流中转站,成立A级物流企业1家,实现每个县(区)建成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冷链物流集配中心,每个乡镇建有寄递物流中转站,每个行政村建成1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深入实施培育服务业企业上规上限入统三年行动,年内培育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56家以上。

  推动文旅产业复苏提升、释放潜能、稳岗就业,推介新名片打造新热点。以获评“中国温泉之城”、黄姚古镇景区升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抢抓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发展机遇,落实旅游市场奖励等政策,加快文旅产业全面复苏发展,促进稳岗就业、赋能乡村振兴。联合桂林、肇庆谋划开展“粤桂画廊”系列文旅活动。继续深化与大湾区重点城市的合作,策划开展“露营节”“温泉节”等主题活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拉长消费链条。积极开展南乡大寨温泉等康养项目招商推介,积极引进大企业、大资本建设新的高端温泉项目。加快建设南乡西溪森林温泉度假邨(三期)、天沐温泉、里松温泉等休闲度假、康养旅游项目,进一步提升“中国温泉之城”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推动全域旅游创建,支持平桂、富川、昭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姑婆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巩固拓展黄姚古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成果。积极筹备2025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竞选工作,力争取得举办权。

  推动市场主体扩容提质、入库入选、评级授信,激发能动性培育增长点。深入实施“四上四新”企业培育壮大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对产业有支撑力、引领力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领航企业,全面构建市场主体梯度梯队培育格局,进一步提升活跃度,加快扩容提质。“扩容”方面,力争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4万家,企业超过3.4万家。“提质”方面,实现净增“四上”企业120家、“四新”企业50家。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力争培育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瞪羚企业2家。“入库”方面,建立“上规培育库”“上市培育库”,抓好临规企业培育和新建投产企业入统,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支持天微电子、华砻树脂加快上市进程。“入选”方面,对“四新”和重大贡献企业实行认定制,对入选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年内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3家、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5家。“评级”方面,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序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市场化转型发展,稳步提升国有资本收益,力争新增1家市属国有企业获得2A信用评级,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650亿元。“授信”方面,抓好中央、自治区各项助企惠企政策落实,完善市、县(区)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机制,组织市内各金融机构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授信,提振企业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的信心决心。

  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打造新平台激发新活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用好工业技改、专项再贷款等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实施重点企业技改项目50个以上。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争取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2%。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持续推进国家碳酸钙质检中心建设工作,力争年内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复通过,力争创建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强化小微企业、农业企业科技服务。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二)全力以赴拼东融拼服务,精准招商增动能强后劲。坚持“拼发展就要拼东融,拼招商就要拼服务”的理念,围绕《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东融17条”政策两个重点,深入实施“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攻坚年”和“解放思想对标对表提升年”行动,持续在七个东融工作上下功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668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