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扎实推进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全力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发挥公房微改造以点促面带动作用,积极运用新媒体讲好老街故事,倾心打造让群众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的历史文化街区。持续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今年继续投入1.1亿元,改造14个项目、37个小区,惠及居民5000多户、800多栋楼,努力让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得到充分实现。把打通城市“毛细血管”作为改善群众出行环境重要抓手,持续推进调顺东二路、调顺村文化旅游交通环境提升工程建设,配合市推进西连接线公交枢纽站场项目、金沙湾观海长廊至调顺岛沿线景观品质提升工程,争取开工建设东菊北路、文西路、海湾路等新建道路,继续升级改造拥军西路、金城一横路、光辉市场周边等16条背街小巷,进一步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新一代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建设“赤坎数字大脑”,聚合各行业领域应用系统和数据,打造智能中枢。部署“一网统管”区级基础平台,提升全区治理“可感、可视、可控、可治”基础。加快智慧城管等应用场景建设,逐步建立智能监测、统一指挥、实时调度、上下联动的城市运行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海田物流产业园转型发展大数据园区,开展湛江市智慧谷、赤坎区智慧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前期工作,推动新兴产业聚集发展。
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省环保督察整治成果,全力抓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落实落细“水十条”和河(湖)长制,抓好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第二阶段)雨污分流实施,不断提升黑臭水体和农村污水治理成效。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线项目建设,助力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野生动物保护、林地林木管理。进一步做好能耗“双控”,大力发展新能源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超级快充等项目。完成30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点)升级改造,不断夯实垃圾分类成效。抓好突出市容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提升“创文”“巩卫”工作成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修复草苏高标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双港村机耕道路,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在5000亩以上。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谋划建设湛江市预制菜交易中心,支持调顺片区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着力推进“122”重点工作,实施新坡--金田乡村道路改造及沿线风貌提升、大埠旧村场文创基地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打造北桥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实施南桥街道社区建设示范工程,推动调顺村打造高水平乡村振兴示范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期分批推进通村入户便民利民提升工程,完成2条以上自然村巷道硬底化,10个以上“四小园”建设,打造10条美丽宜居示范村。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工作。建立区、街、村三级宅基地监管体系。
(五)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品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繁荣社会各项事业。落实落细“降、缓、扩、返、补、促”政策组合拳和“十大行动”“三项工程”,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稳定就业。持续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全面实施“双百工程”,落实落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残疾人、孤儿保障政策,加大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覆盖面,落实特殊困难人员100%资助参保。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和绿色殡葬,推动生态墓园(新民分园)二期建设。提升残疾人保障水平,推动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年内建成投入使用,扎实开展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推广长者饭堂建设,为全区所有特困长者安装家庭照护床位,实现智慧照护。加强对军人军属的优抚优待,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深入实施“五青行动”,健全多层面青年发展政策体系,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城市品牌。
擦亮“学在赤坎”品牌。持续巩固拓展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岭南师范学院、湛江科技学院等单位结对帮扶成效。加强区域教学教研指导,缩小校际办学差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3个“初中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以初中教育为重点,力抓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市七中、市初级实验中学、市十九小(福建校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华侨城配建学校建设,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680个。巩固提升“5080”攻坚成果,新增学前教育学位450个。深化“区管校聘”工作成果,培育一批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推进教育数字化,实施“赤坎智慧校园”项目,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持续落实“双减”政策,认真落实“五项管理”工作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加快“健康赤坎”建设。扎实推进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区妇幼保健院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建设,全面提升辖区医疗综合服务水平。强化城乡医疗三级联动,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配备和升级改造。优化妇幼健康保障政策,开展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依托“粤健通”等移动服务平台,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工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分别超30%、60%。落实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要求,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积极推进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