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标杆为总牵引,着力构建“一心、两极、三板块”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改造升级一批旅游基础设施,推进东平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创建3A级景区。挖掘红色、古色、绿色、蓝色和休闲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改造提升一批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发展特色乡村民宿,精心策划一批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整合用好那龙河及其碧道旅游资源,加快发展郊野露营休闲旅游,谋划发展游艇、海钓渔业休闲、海上观光等旅游新业态。
(三)坚持项目带动,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要求,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总投资505亿元的44个重点项目,争取完成112亿元的年度目标任务。力促年度投资9亿元的9个项目建成投产、年度投资75.5亿元的16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年度投资27.5亿元的19个新动工项目如期动工。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收益好的重点项目,强化沟通对接和项目包装,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市的盘子。
加强交通建设攻坚。高标准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长期规划,着力构建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年内建成国道G325线坪郊至轮水段改建工程等项目,谋划推进国道G228线良洞至雅韶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力促西部沿海高速南联络线阳东段和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雅韶段开工建设,加快沈海高速阳东支线、东平现代综合港口和雅韶北津港等项目前期工作,服务好省、市等重点交通项目,力争全年完成交通投资26亿元、比去年增长30%。
落实项目要素保障。坚持区领导牵头联系服务大项目制度,优化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和容缺预审工作机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力破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多方筹措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预算内投资、新增债券等政策资金。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稳妥解决征地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力争全年征收、储备土地各100万平方米,确保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快批快用。
(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敢于从思想、思路上主动破题,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学习借鉴深圳、珠海等湾区城市的先进经验做法,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推动营商环境取得系统性新突破。坚持政府紧密对接联系企业的机制,组建专责服务团队,全方位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及时有效为企业释疑解忧,接续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纾困政策,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推进“集成式”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模式,拓宽商事登记“全市通办”“秒批秒取”渠道,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进一步推动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继续抓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改革,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持续激发基层发展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落实财政扶持措施,激励企业加强技改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重点产业人才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引进一批创新型、应用型、科技型人才队伍。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办好消费促进活动,鼓励居民开展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餐饮文旅等消费。积极创造消费情景,规划建设1-2条特色夜经济商业街区,进一步擦亮“漠阳味道”“阳东乡味”“阳东五金刀剪”品牌。加强镇村商贸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居民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升级。强化消费市场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坚持城乡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决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区域互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优化城区空间布局。高质量完成区国土空间等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骨架。提升城区能级和首位度,推动与江城区同城联动发展。推进广雅路以南、文化路以东大型城市综合片区开发,促进城区串点连线成片。坚持城区向南向海发展,谋划推进雅韶片区建设,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提升城区功能配套。启动县道X824线英村至石仑段建设,推进振士路、福兴路、龙塘路、陶然路、升平路等道路升级,力促江台路阳东段扩建工程尽快动工建设,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城市路网体系。
推进强区促镇带村。推进以城区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增强城区综合承载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加快北惯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推动合山镇县域副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镇区辐射带动能力。用好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支持各镇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谋划实施一批优质帮扶项目,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力量支持参与乡村振兴。完善提升农村集中供水体系,加快水库除险加固和水系治理工程,切实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