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8日)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积极创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抓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深化省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支持开展以工代赈试点,吸纳更多农民工就业。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进乡村治理,推行网格化管理,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促进移风易俗,建设良法善治乡村。

  (六)着力推进城市提质扩容

  打造城产融合示范区。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效。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编制工作,推进广东省城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心区建设。布局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剑英公园大道延长线。制定产业引进政策目录,盘活江南新城、芹洋半岛等闲置楼宇资源和各类国有资产,引进有实力的园区产业运营商和大型“链主”企业参与片区全链条开发,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数字经济。

  做美城市环境。下足“绣花”功夫,系统谋划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进度,完成“三旧”改造任务800亩。加大力度推进城区临时建筑和广告、招牌示范整治工作。持续推进“一城两坊”传承保护开发利用,提升改造嘉应古城“5街20巷”。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立法,新建改造一批供水管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以及雨污分流区域排水系统,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巩固提升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成效,其它县(市)城区80%的村(社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城市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风貌提升,加强建筑工地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日常管护,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推进强县联镇带村。支持各县(市、区)做强1-2个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培育一批经济强县(区)。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支持县城高水平提质扩容,完善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等设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创建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推动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连锁经营企业进入县域市场。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培育一批名镇名品、全国经济强镇,把镇(街)打造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实施小城镇品质提升工程,建设美丽圩镇,推动梅县松口、大埔百侯等一批古镇焕发新光彩。

  (七)着力提升绿色生态优势

  筑牢生态屏障。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科学运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争创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生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高标准推进绿美梅州生态建设八大工程,全面深化林长制,强化林分改造和林相提升,大力营建乡土阔叶混交林,完成林分林相改造10万亩以上。加快国储林建设,新增收储集体林地3万亩以上。抓好城乡绿化美化,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等行动,持续优化生态廊道、绿道、碧道、古驿道,营造绿美人居环境。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年底前全市持证在采矿山建成绿色矿山。全面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任务。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让梅州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加强大气点源和噪声污染精细化管理,深化城市扬尘管控。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加快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持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监管,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加强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省级“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任务。

  拓展生态产品资源化价值化。实施生态发展战略规划,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提升矿产资源利用价值,着力在稀土、重钙、建筑石料、矿泉水等资源领域率先突破,实现价值最大化。推行采矿权“净矿”出让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吸引大型企业以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参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区域性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按省部署要求开展森林覆盖率等资源权益指标、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交易。积极申报碳普惠制试点城市和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建立绿色金融新模式。

  推进绿色低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任务。实施新能源及储能专项规划,推动新能源在工业等领域应用,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提升水泥、钢铁、陶瓷、电力等行业能效,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公益,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八)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稳定就业,力争全年技能培训达1.1万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引导技师院校毕业生100%在本市实习,大幅度提高毕业生在本市就业比例。严厉打击欠薪等违法行为,创建“无拖欠农民工工资城市”,让农民工不再“忧薪”。持续深化社保领域改革,提高社保覆盖面。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政策,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和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城乡社会救助服务均等化水平。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关爱服务老年人,各县(市、区)分别建设1家以上镇级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中心)。做好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等工作,提升镇(街)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坚持“房住不炒”,落实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0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