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G政务晓屋”:即为企业群众提供“不见面”的“可视化咨询、可视化辅导、可视化业务办理”全流程服务模式,实现“一屋通晓、一屋通办”的智慧政务新模式。
5.“个转企”:即个体工商户由原来的个体工商户的组织形式转型升级为企业,转型升级后的企业类型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
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7.“上云上平台”:即工业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以达到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排放、优化产业协同等目的。
8.“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
9.“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0.“四小园”:即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以及“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空闲土地,见缝插绿,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等,而形成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称之为“四小园”小生态板块。
11.“双减”: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2.“三十合一”防减救应急指挥平台:即把气象、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公安、城管、文广旅体、农业农村、住建、生态环境、教育、卫健、发改、交通、林业、科工商务、自来水、交警、移动、联通、电信、铁塔、海事、市场监督、消防救援、民政、供电、流渔、公路、地震等三十个部门的业务系统整合成“一张图”,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用,防减救关键信息一目了然,为准确研判、科学部署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13.“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4.“三公”经费:即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15.“机器换人”:即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
16.“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7.“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
18.“单项冠军”企业:即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
19.“小升规”:即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20.“隐形冠军”:即那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
21.“一龙头两廊道八品牌”:“一龙头”指川山群岛海域;“两廊道”指汀江华侨文化走廊、海上丝路文化走廊;“八品牌”指滨海风光、温泉养生、田园牧歌、华侨文化、海丝史迹、红色经典、台山排球、影视基地八大旅游品牌。
22.“评定分离”改革:即将招投标程序中的“评标委员会评标”与“招标人定标”作为相对独立的两个环节进行分离。
23.“三横”“两纵”“三快速”路网体系:“三横”指黄茅海跨海通道+沿海高速、斗恩高速、中开高速;“两纵”指国道G240、广台高速;“三快速”指同城环路、台开环城路、台开快线。
24.“口袋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
25.“海洋牧场”:即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海上放养。
26.“中央大厨房”:指完善农产品产储运供应保障机制和市场体系,推动农业与食品产业、物流运输业、餐饮服务深度融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超级“中央厨房”。
27.“粤字号”:即广东省提出的打造省级比较有优势的公共农产品品牌。
28.“三结对”:即组团式帮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机制,是由江门市直(中直和省直驻江门)单位、优质资源企业结对挂钩薄弱村和东部三区一市镇(街)结对挂钩西部台山、开平、恩平的薄弱村,帮助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的工作机制,是江门市落实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的重要方式。
29.“无废城市”: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