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初步建立美丽小城镇发展机制、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在农村资产资源活化利用方面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龙归、江湾、重阳“139+”美丽圩镇建设[9],完善圩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加快完成红星村、赤水村“村改居”[10]试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完善美丽小城镇发展规划,高质量编制江湾、重阳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试点村村庄规划。发挥镇域生态资源优势,强化镇域经济功能,优化提升“西河-重阳”“龙归-江湾”两条精品线路,新增打造“什石园-糖寮”乡村振兴示范带,深度挖掘沿线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温泉等特色资源和人文底蕴,加快设施配套、景点打造、产业布点,推动近郊生态农旅、度假康养等产业发展。推进江湾森林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打造重阳镇水上无动力运动基地。
(三)培育壮大城市服务业。推动创建区域消费中心,组织开展促消费特色主题活动,持续扩大假日消费、节庆经济,促进“吃住行游购娱”提档升级,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大力支持保利广场、摩尔城、君临·新天地、富康广场、碧城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吸引优质商户入驻,实施差异协同发展,建设一批特色商圈和消费示范街区。鼓励企业开展工贸分离和批零住餐行业“小进限”,推动批零住餐行业“小进限”9家以上。扩大汽车消费动能,推动沐溪大道汽车消费区域集聚发展。加快推进群康路、沙洲尾和百旺美食城等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建设。加快推进韶州文创园建设,提升韶州公园及周边文化内涵。制定楼宇经济发展政策,吸引总部企业入驻,引导商务楼宇高端集约化发展,推进城市服务业集聚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优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确保产业稳定良性运营、持续发挥效益。深化凤岗、高埗定点帮扶实效,共同做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推动产业共建、全面帮扶再上新台阶。
(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坚决落实耕地保护、稳产保供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完善农村水利灌溉设施,完成47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撂荒地整治,保持粮食产量稳定。优化农村资源资产管理机制和交易管理平台建设,推动“三变”[11]改革取得更大成效。激发美丽乡村经济活力,制定出台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扶持政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个以上、市级家庭农场2家以上。加快土地资源流转,扩大精品水果、蔬菜、南药等主导产业规模,打造3个以上千亩连片蔬菜种植基地,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以上,力争成功申报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发展,鼓励本地优质产品进入电商和物流网络销售,扩大市场份额。整合全区宣传推广资源,大力开展优质农产品营销。
(三)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武江区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创建美丽庭院、“四小园”[12]小生态板块50个以上,打造2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庄”,完成30个美丽宜居村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公共照明、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畅通乡村道路“毛细血管”,完成农村公路改造提升10.4公里,精品线路提升12.5公里,农村村内道路硬底化80公里以上。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后半篇文章,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运营机制和公共设施管护机制,推动乡村面貌常管长新。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强化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推动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等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积极落实“人才下乡、干部返乡、能人回乡”计划,吸引各类人才、社会资金更多向乡村涌流,激发乡村建设内生动力。
五、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扎实开展“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工作,实施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国家、省、市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推进扶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服务,有效为企业纾困解难。巩固拓展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推进“不动产登记+”服务,拓展“无证明”城市建设广度和深度,全面落实推广电子证照。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争工程建设项目办理程序压缩至20个环节内。设置“我来办”窗口,实行一站式、保姆式免费帮办代办服务。推进区镇两级政务服务大厅优化提升,创建1个韶关市镇级政务服务标杆大厅。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监管,维护市场竞争公平公正。
(二)狠抓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韶关大道北片区“双变”试点,力争年内完成土地收储和控规编制,具备项目落地条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扎实开展“三保”资金专户管理试点,兜牢“三保”支出底线。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区属国有资本布局,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支持区国有企业盘活资产、做大规模、提升效益。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和继承机制。强化与韶关高新区沟通协作,全力配合韶关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