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资源盘活转化。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探索矿产、土地、林业、水资源等生态产品价值化实现机制,推动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土地、矿产等国有资源资产开发利用。推动重阳三墩寨灰岩矿项目动工建设,开展三棵松灰岩矿矿权设置前期工作,加强涉矿工程砂石料的规范处置。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改革。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继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促进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现代农业,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
(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科学统筹全区光伏资源,推动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完善加气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推动氢能电动自行车试点应用,配合推进天然气管网铺设及推广使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机制,建立健全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坚决防止“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监测。积极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二、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能
(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工业经济监测分析和重点企业走访服务,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支持烟厂、利民、三创等龙头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投资20.5亿元,其中技改投资8.4亿元,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推动本地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引导本地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先进智能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全力推动朗科科技等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年内引进先进智能装备企业3家以上。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加快推动欣中深健康等项目建设,推动利民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完善医药健康产业链。加快推进光电、氢能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以上。
(二)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年安排区重点项目77个,年度计划投资40亿元以上,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5个,年度计划投资11亿元。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改革试点,进一步优化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机制,试行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全面提高“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质效。加强项目储备,聚焦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城乡提升、公共服务补短板等重点领域,建立区重点项目动态储备管理库,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等上级资金申报管理,加强项目前期经费保障,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上级资金下达前有一批开工条件较成熟的重大项目。强化项目用地保障,配套出台征拆交地绩效考核制度,压实镇街责任,激发基层工作活力,力争全年完成6800亩土地收储,保障市、区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三)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强化招商力量整合,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效。聚焦“3+2”产业链[7]招商方向,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地跨区域产业对接,充分发挥凤岗组团对口帮扶优势,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委托招商、乡贤招商,靶向引进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优质企业,力争全年引进产业项目20个,引进投资30亿元以上。强化要素保障,全面梳理整合全区零散地块、旧厂房、旧楼宇,盘活利用城区低效闲置土地,重点收储盘活武江科创园周边1000亩土地。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开工、建设、投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
(四)加速打造产业园区。强化与韶关高新区联动,促进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全力推动城乡融合产业园“一号工程”建设,创新市场化运作模式,靶向招引园区招商管理运营专业机构,加快园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园区一桥一路工程,启动园区基础建设二期工程。加快园区土地平整和用地报批,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等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在今年6月前推出可供项目落地的净地。加快推进广东韶关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创建工作。提升武江科创园发展质量,进一步优化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功能布局,加快完善园区及周边区域生活、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制定园区企业入驻管理办法,提高入园企业财税贡献度,打造以智慧装备、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为主体的创新型产业承载中心,力争全年引进企业20家以上。务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开展园区基础设施二期项目建设,着力引进高投入、强带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
三、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中心城区魅力和活力
(一)推动城区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注重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脉传承保护,以“集约”理念和“绣花”功夫推进“一园三景”[8]建设和城区更新改造。推动加快完成教育路、丹霞大道北等主干道路建设,实施工业路、芙蓉东路等5条道路改造提升。启动实施市区污水管网建设提升工程,完成工业西路供水管道改造和城区入河排口截污整治。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0个,推进“三旧”改造项目6个。进一步提升改造背街小巷,精心打造城区特色小景观。升级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多格合一”,持续提升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铁腕整治“两违”,全年完成违法建设治理10万平方米以上。以“长牙齿”措施严查土地违法行为,完善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按“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原则,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完善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推动城市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全力支持高新区开展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升高新区城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