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四)聚焦“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增强高质量发展协同力。着眼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海珠所能,高质量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州创新合作区核心承载区。

  助力打造大湾区交通枢纽。推动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开通运营,开设直达香港、澳门的水上交通航线。配合编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配合推进广佛环线(广州南站—白云机场)、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建设,打造琶洲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穗港澳1小时经济圈。

  携手共建大湾区科创高地。制定创新合作事项清单,深化与港澳深珠在文化、教育、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合作,力争将琶洲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双创示范区,将广州国际媒体港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中心。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合港澳深珠等地高校,聚焦数字经济、类脑智能领域建设特色产业学院,培养高层次专业型人才。争取设立港澳引才工作站,搭建粤港澳青年项目展示交流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在海珠就业创业。

  服务融入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探索港澳社会保险在海珠区内使用,建立粤港澳跨境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开展三地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合作。推进社会工作领域职业资格互认,加强粤港澳社工专业培训交流,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质量和便利水平。

  (五)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创造力。以城区全面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推出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中走前列。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致力推动海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对标世行评估和国家评价指标,启动营商环境5.0改革,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导向,巩固升级“三减一优”改革举措。坚持“放管服”改革正确方向,优化审批服务“马上办”“就近办”“指尖办”体验,提升“零跑动”“不见面”“免证办”服务事项比例。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全覆盖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深化数字政府改革。聚焦政务数字化,建设提升“1+18+N”政务大数据中心,增强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推进省级数据经纪人、市级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取得实效,形成“海珠样本”试点经验。构建数智融合的治理模式,进一步丰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场景,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城市生命体征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让海珠城区运行更聪明、更智慧,切实提升城区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构建城市建设发展、产业投资、资产管理3大板块,形成产城融合、招投联动发展模式。深化国企薪酬分配、绩效激励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监管体系。发挥国企投融资平台优势,盘活空间载体,导入优势产业,形成新型载体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规模达50亿元。

  (六)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承载力。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引领,努力使海珠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

  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健全生态保护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为示范创建,编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对标对表28项指标体系,开展生态制度建设、生态安全维护等6类75项重点工作,确保自然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成果。坚决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持续开展“散乱污”场所整治。强化涉气污染源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系统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扬尘,保持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持之以恒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施策、稳步提升全区74条河涌水质,持续推动东朗、猎德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涉水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力争实现排水单元达标比例85%以上。严格生态环境领域监督执法,加强土壤污染、固体废物综合治理。

  打造生态休闲舒适空间。倍加珍惜海珠拥有国内最大城央湿地、河涌纵横交错的自然禀赋,构建水城融合碧道体系,落实河湖长制,力争建成碧道20公里。构建形态多样绿化空间,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和“还绿于民”,建设6个以上口袋公园。深化区、街道、社区三级林长体系,加强全区40株古树名木和大树的保护。构建绿色海绵城市体系,力争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比例30%以上。充分发挥海珠湿地涵蓄功能,开展湿地水文与水环境恢复,加快湿地品质提升,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七)聚焦综合功能提升,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树牢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推动海珠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

  在城区空间规划上强统筹。围绕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水清岸美目标,完善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构建“一轴三片多点”空间格局。推进琶洲南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详规审批,东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形成最终成果。科学谋划主导产业、城市规模、人口布局,完成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布点、江南文旅商圈综合提升等专项规划编制。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22宗土地收储,力争10宗地块出让。

  在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上提质效。充分发挥46公里珠江前后航道环绕的独特优势,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依托“一区一谷一圈”布局,完成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行动规划编制,分级分批实施沿江空间开发,优化沿线产业布局、天际轮廓、景观风貌、历史文脉。结合“一区”丰富数字资源,建设琶洲区段、广州塔区段,开展广州塔及周边地区整合提升。结合“一谷”丰富生态科创资源,建设海珠湿地区段、石溪—沥滘区段,加快中交南方总部等项目建设。结合“一圈”丰富历史资源,建设传统文化区段、太古仓区段、广纸区段,启动广纸重点区域土地整备。

  在科学有序城市更新上下真功。坚持“绣花功夫”“工匠精神”,推动城市更新与环境品质优化、产业升级、历史保护传承、城市功能提升一体融合发展。完善区城市更新相关规定、工作流程和实施计划,进一步保障历史文脉和重大公共利益。坚持“留改拆”并举,精心编制琶洲南区(赤沙村)、海珠桥南片区等城市更新规划,稳步推进已获批的沥滘、新市头、石溪3个村改造,科学有序开展红卫、赤沙等9个村改造。推动35个老旧小区改造。以会展片区为试点,打造具有海珠特色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

  在提升城区交通功能上见实效。深化“对外联通、对内畅通”的交通体系,推动3条地铁线路和5条过江隧道建设,推进琶洲西区50条道路路网工程。全面开展环岛路(石岗路—大干围段、三围油库—南沙港快速路段)工程。巩固交通秩序大整治成效,强化“五类车”综合治理。新建、改造6公里非机动车专用通道,治理5个以上交通堵点,提升优化慢行系统。

  在城区精细化管理上聚合力。精雕细琢广州塔景区、琶洲会展片区等一批“席地可坐”、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精细化管理示范区。继续落实“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要求,搭建工业布碎信息交易平台,打造6条垃圾分类特色示范收运线路,推动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深入实施“厕所革命”,推进容貌品质社区全域提升,重点打造“门前三包”样本街。推动8条道路及周边区域户外广告招牌整治提升。深化城市综合执法改革,实施街道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32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