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2月2日在韶关市浈江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韶关市浈江区区长 鲁锦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发展信心,应对困难挑战,坚定不移推进“百千万工程”,有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事业新进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91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2亿元,同比增长37.8%,增速全市排名第一;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36亿元,同比增长1.9%;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8.52%,增速全市排名第三;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运行平稳有力
投资动能进一步迸发。坚持全区“一盘棋”,统筹项目管理和要素保障,有效推动韶关大数据中心集群、国粤电力二期、韶冶“双变”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全员招商,举办商贸物流招商推介会等招商活动10余场,围绕洽谈、开工、投产等提供“一条龙”跟踪服务,全年新签约招商项目83个、合同投资额128.03亿元,新开工项目77个、实际到位资金16.03亿元,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在筹备第十届全国砂石骨料行业科技大会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市政府通报表扬。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培育了友丰油茶、三雄种业、大陂胜源乌龟养殖合作社等农业龙头经济组织,新增高附加值“种养+文旅”项目58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2%,现代农业质效进一步提升。推进了大数据、韶冶“双变”、比亚迪汽车模具等优质工业项目,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寮浈二期标准厂房基本完工,新的区属产业发展平台——浈江产业园(犁市片区)已完成规划编制正有序推进建设,产业承接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稳固,以大数据、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日趋完善。风度名城、百年东街、风度路步行街、南郊汽贸商圈等消费集聚效益进一步凸显,全市商贸物流中心地位持续巩固。
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深入开展促消费活动,持续挖掘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限上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长17.8%、14.6%,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84亿元,总量居全市首位。深入开展暖企行动,严格落实稳企惠企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5亿元,发放企业奖补资金249.47万元,全年培育“四上”企业23家,全区共有市场主体3.66万户、增长3.84%,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二、坚持高位推进、高标准建设,“百千万工程”开局良好
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强化组织保障。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浈江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攻坚行动方案》等政策,建立纵向到底的指挥体系、横向到边的专班机制、职责明确的12个专项工作组,形成推进“头号工程”的强大合力。
以“力争上游”的决心激发经济活力。凝心聚力抓项目、稳投资、促消费,激发县域镇域经济活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在2023年全市重点工作考评中,浈江区县域经济考评连续两个季度荣登全市“红榜”。建立强镇(街)富村(社区)公司57家、乡村振兴车间12间,带动48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平均达到139.6万元、居全市前列。区域公共手信品牌“新韶九章”案例入选全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整合村集体留用地集中开发模式”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以“精益求精”的标准打造典型样板。积极选树培育典型样板,全力抓好犁市镇典型镇和大陂、水口、湾头、黄塘、花坪、奎塘6个典型村的培育工作;严格落实“1+4+7+9+N”美丽圩镇建设要求,完成犁市镇典型镇建设规划编制,实施“七个一”美丽圩镇提升工程,犁市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进一步强化。培育了犁市大村农文旅融合、新韶大陂金龟三产融合、韶冶“双变”等9个典型培育案例,推动镇村产业更强、风貌更美、治理更优。
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品位持续提升。完成广富新街—升平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打造韶关市非遗第一街暨“百年好喝·东街味道”夜市,完成18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启动智慧停车场项目(一期)建设,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六乱”整治,市容环境及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6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96万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家、家庭农场7家,油茶、生猪、稻蔬,花卉、食用菌、鱼龟等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推进环丹霞山、S248机场路(浈江段)沿线、全域(连片示范片)等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279个自然村污水治理,美丽宜居村创建率达79.16%,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巩固提升。浈江区代表韶关市迎接2022年度全省乡村振兴考核获得“优秀”等次。
城乡融合度进一步提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新增农村转移人口632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湾头-水口”“大陂-石山”“黄塘-大村”“长地头-奎塘”等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完成通建制村车道“单改双”16公里,建设美丽农村路2.15公里,完成8座乡道危旧桥梁改造,打通城乡交通壁垒。
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美浈江成色更足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工作。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污染源头治理,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建设和污染物排放增量,实施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精细化管控与减排技术支持项目,全区空气质量指数优良达标率98.4%,环境空气中六项指标平均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深入推进河长制,推进大陂河、冷水坑等河道治理,纳入省考核的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比例、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深入推进绿美浈江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近万亩、林分优化提升4560亩、新造林抚育3386亩、森林抚育2000亩。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申报年苗木生产能力40万株以上的省级保障性苗圃1个,打造花坪镇奎塘村3970亩绿美浈江生态建设示范点,荣获绿美广东竞风华韶关赛区第三名。大力发展竹木加工、南药种植等产业,培育林下经济企业、农民合作社37家,年产值超亿元。
深入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加快全域光伏资源开发利用,完成犁市集中式光伏项目100亩示范点建设。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改革,实现资源处置收入1783万元。推进奎塘石场采矿权设置,完成韶关大数据中心集群项目用地平整石料处置。支持区属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在资产盘活方面的积极作用,集中运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62处,基本完成洞天陵园公墓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北江建、花坪林场等体制改革,提高国有资产效益。
五、坚持人民至上、为民情怀,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率先完成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推进莞韶全口径教育帮扶,创建2个工信部人工智能培训基地、1个省级校本教研基地、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完成韶冶实验学校改造、12所幼儿园补短板项目,新增1440个优质公办学位;被评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成效突出实践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项目”获省中期考核优秀等次。
医疗能力显著增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功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常态化开展公共卫生日活动。投入2000万元完成5家基层医疗单位修缮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犁市镇中心卫生院获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通报表扬。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设立韶关市首个社会保险费调解工作站,建立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实现长者饭堂镇(街)全覆盖,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和低保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发放社会救助金1684万元,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57人,安置残疾人就业539人;巩固好军政军民团结,打造了双拥一条街、双拥美食城和双拥主题公园。
文旅事业全面繁荣。高质量承办穿越丹霞徒步赛、马拉松赛等大型体育赛事,荣获2023年韶关市龙舟邀请赛第一名。推进大村研学基地市场化运营,打响大村教育研学品牌,打造省内外研学首选地、网红打卡点。持续推进南昌起义余部活动旧址(犁市当铺)、抗日战争第七战区指挥部旧址项目建设,完成67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的达标认定核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坚持安全先行、底线思维,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全面防范风险隐患。树牢忧患意识、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经济运行、金融领域等各类风险防范工作,持续开展重大事故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推进区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及救援装备建设项目,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022年度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考核荣获优秀等次,莲塘路消防站荣立集体三等功。
全面深化社会治理。加快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实施社会治理提升行动,巩固常态化扫黑除恶、电信诈骗综合治理、全民禁毒等专项行动成果,全区实现命案“零发案”,刑事治安警情数、立刑案件数持续下降,破案率持续上升。加强信访矛盾纠纷排查、涉访信息预警处置和维稳责任落实,依法依规有力有序推进龙洲岛项目整治,顺利通过国家、省专项办实地验收销号。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求,坚决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南门派出所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优秀单位,区司法局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太平等派出所被评为全省“五星”公安派出所,东河街陵西路社区被评为全省“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示范单位。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频便民事项“指尖办”,596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手机一站式办理,高频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开展“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实现100%一件事窗口可办,100%一件事线上申办。加快乡村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现“粤智助”一体机镇村全覆盖。
七、坚持党建引领、法治思维,自身建设更加强化
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和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纠治“四风”,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
法治先行强规范。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改革,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15宗。聚焦社会矛盾化解,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978宗,调解成功率99.3%。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40件,办理区政协委员提案91件,答复率、满意率(含基本满意率)均达100%。
提质增效促发展。持之以恒建设服务型政府,修订政府工作规则,以明细化、规则化、程序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登记审批模式,简化申办流程,通过智能化登记方式审批办理营业执照720户。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成功对接省市“数字空间”,实现213种电子证照可供办事调用。
此外,民族宗教、人民武装、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应急管理、人民防空、双拥、审计、统计、消防、市场监管、金融、保密、档案、慈善、红十字会、物价、工会、共青团、残联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进步;征兵工作排名全市首位,浈江区参与主办的“2023年韶关市全国科普日科普嘉年华活动”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区价格认证中心荣获2021-2022年度全国价格认证工作先进机构,区工商联被评为2022-2023年度全省“五好”县级工商联,犁市镇群丰村李子祥夫妇入围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名单。
以上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东莞市寮步镇等单位倾力帮扶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同心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浈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浈江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占比低,要素供给不足,项目落地动工、建成投产进展较慢,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局面仍没有彻底改变。二是财力保障仍然不强。虽然通过盘活资源资产、培植税源、争取政策支持等方式持续增收,但刚性支出逐年增加,可用财力有限、财政收入承压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三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仍然不足。缺乏“闯”“创”“干”的魄力和“冲锋陷阵”“攻城拔寨”的毅力,担当精神、履职能力、攻坚本领仍需提升。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363”工作安排、区委“1363”工作要求,按照区委十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以“百千万工程”引领浈江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项目攻坚、平台攻坚、绿美攻坚、美丽城乡攻坚、改革攻坚、民生保障攻坚,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打造全市新型工业化战略重地和商贸物流中心,争当韶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实现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聚焦转型升级,以更硬举措推动产业发展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筑牢经济行稳致远、赢得竞争主动的根基。
高标准推动产业招引。坚持产业兴区、项目为王,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完善细化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力争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0个、完成年度投资额20亿元。做大工业产业,抢抓韶关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打造千亿级大数据产业集群;持续培育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扶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争全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0个、形成技改投资额17.6亿元。做特农业产业,用好“一清单两图两表两平台”,发挥强镇富村公司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兰花、种业、鲈鱼、金龟等高附加值特色产业,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做优商贸服务业,加快新韶食品产业园、盛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完善电商、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打造全市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流通集散地;延伸发展南郊片区汽车文化、售后保养、驾乘体验等新业态,打造粤北综合性汽贸产业园;持续推动百年东街、步行街等商圈提升,建设“风情小岛、韶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
高质量推动平台发展。做好韶冶、韶铸“双变”平台,加快韶铸闲置土地资源盘活,延伸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启动浈江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强化园区生产生活服务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的区属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着力打造集先进制造业、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浈江区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园。落实市委将华南装备园往浈江区扩园的部署,抓好华南装备园三期扩园等服务保障工作。
高水平推动项目建设。聚力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项目调度和管理,推动韶关大数据中心、华南装备园三期、韶冶“双变”、中金岭南(韶关)功能材料产业园等省、市、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推动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引导比亚迪、韶铸等骨干企业引入先进水平生产线,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强化土地、资金、用能、人才等集成式政策支持,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做到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省级补助资金,强化项目推进的资金保障。落实区域“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配合开辟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全力争取上级能耗指标支持。
二、聚焦生态环境,以更严要求守护绿水青山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念,坚持保护和利用并举,实现浈江的“绿色资源”向“绿色经济”华丽蜕变。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迎接新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准备工作。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污染治理,环境空气中六项指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达到目标要求。改善水环境质量,强化工业废水治理,攻坚城区问题水体整治,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移交管护。持续推进河长制有效落实,确保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严格管控土壤污染,推动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提标改造,确保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持续开展危废管理区专项整治,配合“无废城市”建设。
深入推进绿美浈江建设。持续推进林长制,实施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深化生态示范点建设,完成林分优化6907亩、新造林抚育2780亩、森林抚育4900亩。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拓展城乡绿地生态空间,加快皇岗山、莲花山公园建设,打造更多“四小园”生态景观,构建“森林”与“城市”双融合的绿色空间。畅通“两山”双向转化路径,积极推动油茶、竹木、经济林果、种苗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推行“林粮”“林药”“林菌”“林畜”等高附加值林下种养模式,就地就近开展精深加工,实现“颜值”与“价值”双提升。
深入推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积极向土地要效益,持续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统筹推进垦造水田、拆旧复垦、土地流转、撂荒地复耕,培育林农种植养殖产业,构建农田连片、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整合辖区丰富文旅资源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露营、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加强煤矸石综合利用监管,推进光伏项目建设,奋力跑出资源资产价值转化“加速度”。
三、聚焦协调联动,以更大力气推进美丽城乡建设
持续提升城区品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以美丽城乡攻坚推动城乡面貌换新颜。
加快建设莲花新城。按照市委全会提出的“谋划推动莲花新城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全力推动莲花新城建设。加快新城规划的制定,科学谋划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业态,找准发展方向和路径;加快主导产业的培育,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入总部经济、科技研发、高端商住、数字经济、农文旅融合等头部企业,实现创新资源集聚、高端产业集聚、城市人口集聚;加快承载能力的提升,加快莲花新城路网、水网、公共服务网建设,科学划分商贸、科创、居住、文旅等功能区,优化提升新城人居环境和承载能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莲花新城。
持续提升城区品质。大力实施城市空间“微更新”,深化背街小巷、交通堵点、农贸市场、市政道路等综合治理,新启动1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争取市支持推动一批“三旧”改造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完善无物业小区文化、体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发挥楼长、栋长作用,通过居民自治、外包服务等方式,有效规范无物业小区管理。搭建智慧城管、智慧公安应用系统平台,提升智慧城市管理水平。
持续改善乡村面貌。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安全饮用水、生活污水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村改厕和“四小园”建设。持续做好“139”美丽圩镇提升行动后半篇文章,加强农房风貌管控和危房整治。持续抓好犁市镇“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及大陂等6个典型村培育建设,做好新一轮“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选树培育,打造典型镇村“浈江样板”。
持续推动城乡融合。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要素配置、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加快农田提升项目建设,投资7700万元实施西牛潭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加固改造水渠30公里。实施县道路网提升和通建制村车道“单改双”14.8公里,实施乡道和区养省道路面改造9.5公里,建设美丽农村路9.6公里,改造危旧桥梁1座;加快补上防洪排涝、生活垃圾、安全饮用水、污水收集处理等设施短板;实现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四、聚焦激发活力,以更强决心推动改革攻坚
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制度要效益,激发发展新活力。
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全力推进“三提三化”示范创建,高标准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现“小田并大田”;坚持以整治服务产业、以产业促进整治,盘活腾挪建设用地空间,助推镇村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激活镇村“沉睡”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优化服务企业机制,深化“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办”改革,牢固树立“亲商重商富商”的理念,做实“暖企”行动,推进涉企“一件事”主题服务,营造人人争当“店小二”“服务员”的浓厚氛围。深化“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便利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部门权责清单,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一照通行”改革,持续推行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全流程便捷服务模式。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扶持小微企业上规发展,力争新增4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镇街体制改革,坚持“管理扁平、资源下沉、整合优化”原则,调整完善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继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确保“百千万工程”在镇街稳妥推进、高效落实。深化重点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机制,增强重点项目管理质效,激发投资动能。深化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改革,探索建立财政资金事前绩效评价监督机制,强化对专项资金预算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维护资金安全并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五、聚焦基础民生,以更多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让群众更充分共享发展红利,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韶冶实验学校幼儿园、江山樾幼儿园、浈江区实验学校(江山樾校区)等项目建设,新改扩建一批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1000个以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待。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医联体建设,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婴幼儿照护体系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畅通基层预约转诊渠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补齐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等短板,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繁荣发展文旅事业。持续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工程,打响“华南研学”“风采浈江”“我们的节日”等文旅品牌,加快南昌起义余部活动旧址(犁市当铺)、抗日战争第七战区指挥部旧址建设,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努力完成市下达的城镇新增就业指标任务。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群体保障水平。加快完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启动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积极开展“百名人才返乡创业”行动。认真落实双拥政策,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六、聚焦综合治理,以更强决心筑牢安全屏障
树牢安全意识、底线思维,精准施策、综合治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安全保障。
全力守牢粮食安全。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好粮食生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推行田长制,大力推进撂荒地整治复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完成市下达的粮油生产目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全力建设平安浈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抓好道路交通、消防、校园、自建房、建筑工地、危爆危化品、工贸企业、城镇燃气、食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做好三防、森林防灭火、水文、气象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抓严打违法犯罪,保持高压态势开展全民反诈、全民禁毒、扫黄打非,持续完善布局应急处置快速反应圈,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浈江、平安浈江。
全力防范经济风险。强化土地、矿产资源、水田指标出让、光伏等收入组织,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严格审核新增政府举债建设项目,优化项目设计和压减政府投资,兜牢财政稳健运行底线。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投资风险反诈宣传教育,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理财等各类金融诈骗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七、聚焦提质增效,以更实作风建设有为政府
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纪律作风建设,努力打造“政治硬、作风实、业务良、效能优”的法治政府、有为政府。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深化落实“第一议题”、民主集中制等制度,不断提升区政府系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工作要求在区政府系统不折不扣、精准高效落实。
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深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提升政府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让权力在监督的“阳光”下运行。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征地拆迁、工程建设、自然资源、农村“三资”等领域腐败问题,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强化政府工作效能。大力推行“对标对表法”,全面对标、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敢为人先、善作善成”的创先争优意识,推动浈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提档跃升!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坚决杜绝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考察!大力推行“激励约束法”,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撑腰鼓劲”、让无为者“没有市场”,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和干事氛围!
各位代表!奋斗铸就事业,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浈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奋力开创浈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名 词 解 释
1.“双变”: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
2.美丽圩镇“1+4+7+9+N”建设要求:“1”是“抓好一个规划引领,绘制圩镇建设图景”;“4”是抓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公共厕所“三大革命”和“六乱”整治等四项攻坚任务,擦亮人居环境底色;“7”是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提升风貌品质亮色;“9”是抓好教育、医疗、养老、物流等九项综合服务,增强公共基础设施成色;“N”是抓好美丽圩镇全面建设管理,彰显经济社会发展特色。
3.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处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个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
4.“两高”项目:高耗能和高排放项目。
5.林分优化:指通过调整林分内不同树种、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等因素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的。
6.省委“1310”具体部署:“1”指锚定一个目标,即“走在前列”总目标。“3”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10”指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即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在构建新安全格局上取得新突破;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取得新突破。
7.市委“363”工作安排:第一个“3”指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县域富市“三大战略”;“6”指开展绿美韶关、产业攻坚、科教人才、营商环境优化、要素保障、资源盘活“六大行动”;第二个“3”指推动基础设施水平、基层治理水平、民生事业水平“三大提升”。
8.区委“1363”工作要求:“1”指锚定一个目标,即打造全市新型工业化战略重地和商贸物流中心,争当韶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浈江高质量发展;第一个“3”指实施工业强区、三产旺区、镇域兴区“三大战略”;“6”指开展绿美浈江、产业攻坚、科教人才、营商环境优化、要素保障、资源资产价值化“六大行动”;第二个“3”指推动基础设施水平、基层治理水平、民生事业水平“三大提升”。
9.专精特新企业:业绩良好、发展潜力和培育价值处于成长初期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企业。
10.“一清单两图两表两平台”:“一清单”是镇村两级可利用资源资产清单;“两图”是高附加值农业潜力空间分布图、可种植茶叶潜力空间分布图;“两表”是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合作推介表、韶关市域区块分类种植规划(2021-2035年)摘要;“两平台”是强镇富村公司和乡村振兴车间。
11.“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2.“无废城市”: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程度减少填埋量,实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最低影响的城市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