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引进上下游项目10个。加快发展供应链物流、专业化物流,促进大宗商品贸易扩能增效。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壮大,银行存贷款余额保持高位增长,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流量经济,楼宇经济税收增长12%。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开展100场促消费活动,新增15个特色消费场景,改造焕新红星美凯龙等商业载体,加快金隅商业综合体、金茂览秀城、山姆东丽店建设,打造东丽湖万科、天山南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提升都市型农业发展质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3800亩,完成提升改造1.86万亩,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持农业“六化”方向,盘活闲置低效农业设施,引入现代农业项目,构建东信花卉“数字+设施”智慧农业体系,发展农业平台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做足“土特产”文章,推动葡萄、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全链条发展,培优做强地域品牌,提升“三品一标”水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胡张庄、欢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样板。深化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增强帮扶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提质攻坚行动,健全“区级统筹、部门联动、板块为主”招商引资机制,紧扣产业方向和补链延链强链需求,突出以商招商、图谱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重量级项目、高能级平台、标杆性企业落地,引进优质项目800个以上,实际利用内资增长5%。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速攻坚行动,全年实施重大项目108个,确保天瞳威视全球研发总部基地等21个项目开工,电装电机新能源汽车研发评价中心等33个项目投产。大力营造抓项目促发展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存量盘活提效攻坚行动,强化项目引进绩效管理,明确存量载体盘活焕新率,建立重点项目包联服务机制和“晾晒成绩单”制度,定期开展互比互看观摩活动。积极争取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专项债券支持,推动重点基建项目纳入市级以上项目清单。
(三)汇聚创新之能,着力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新质生产力释放发展新动能,强化创新要素融合、创新主体融通、创新动能融汇,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区。
推进创新主体提质增效。加大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力度,专精特新企业达到9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20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20家,发展壮大瞪羚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市前列。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完善“投资+孵化”模式,持续提升产业化效能。开展上市企业攻坚行动,力争实现新突破。建设质量强区,强化品牌培育,支持企业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推进创新平台赋能升级。支持研发机构与骨干企业协同创新,建设市焊材产业发展联合创新中心,推进储能、飞行器结构、医用质谱知识产权产业运营中心实体化运行,进一步提高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高标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港,吸引头部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落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实验机构、重点企业10家以上。建设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平台、航空航天及新材料创新成果合作转化平台,支持平高储能与天津大学共建储能技术联合研究院。
推进创新生态优化提升。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培育引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开展“金融惠企园区行”活动,帮助市场主体融资160亿元以上。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整合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资源,促进专利高效转化,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活跃技术交易市场,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95亿元。发挥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作用,引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厚植创新文化,深化全域科普,大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浓厚氛围,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推进产业园区扩能提级。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扩区,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优化东丽经开区发展布局,加快片区规划和重点项目落位,出让4宗产业用地,盘活载体5.5万平方米,加快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推进华明高新区与滨海高新区联动发展,提升新型储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能级,盘活载体6万平方米,依托主题园区导入高能级项目20个。激活东丽湖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效应,加速丽健园、景湖科技园载体盘活招商,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大健康等产业。支持各街道各显所长、各展其能,引育优质项目,做强产业实力,提升高质量发展质效,以自身工作实绩支撑大局、服务全局。
(四)走好改革之路,着力释放发展新动能新活力。坚持改革开放互促并进,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释放内需潜力,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吸引高端要素的强大磁场,让抓改革促开放成为东丽最鲜明的标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落实市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开展营商环境提升攻坚行动,努力打造“投资东丽”品牌。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效,迭代升级“丽企办”特色服务,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取得更多新成果。提速项目建设审批服务,落实“审批到家”工作举措,探索“量贩式”审批服务模式。强化“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大招商引资”的理念,深化帮办代办、企业保姆、撮合对接等服务机制,做到支持有力度、响应有速度、服务有温度。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盘活资产28万平方米,推动国有企业在资源整合、城市运营、开发建设等领域取得更大成果。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低效用地长期专项整治规划,开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专项行动,深入探索实践1.5级土地开发利用。继续支持各街道园区“办一件大事”,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高效完成机构改革任务,促进治理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