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能耗在线监测:指对用能单位的电、煤、焦、油、气等能耗数据进行分项计量、采集、传输和监控,最终实现用能管理的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能源管理系统。
54.能耗“双控”:指能耗增量的控制目标(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降低(万元产值能耗)“双控”,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55.“两高”项目:指高耗能和高污染项目,主要包括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行业。
56.春风行动:指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劳动者、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为有用工需要的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保障及整顿劳动力中介机构等系列活动。
57.吕梁山护工:是吕梁市制定的一项切实可行的脱贫举措。以吕梁卫校、吕梁高级技工学校等10个学校作为培训基地,为贫困人群、城市低收入人群、就业困难人群免费开展养老陪护、病患陪护、月嫂、育儿嫂、家政保洁等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实现就业,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成效。近年来,已经成为吕梁市集中打造的一张劳务金字招牌。
58.县管校聘: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59.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60.“三医”联动改革:指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61.带量采购:指进行集中采购,以量换价,最终目的是让群众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好的药品。
62.DRG支付:全称为Diagnosis Related Groups,译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以病例组合为基本依据,通过大数据的研究方法,综合考虑病例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将临床过程相近、费用消耗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个组中进行管理的体系,并以组为单位制定医药费用标准进行付费。
63.乙类乙管:指将乙类传染病采取乙级管理措施。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64.四馆一院一中心:指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和青少年活动中心。
65.文化惠民工程:指塑造一批群众文化惠民服务品牌,培育一批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挖掘一批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培养一批乡村文化带头人,送一批专业文艺演出。
66.文明守望工程:旨在进一步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企业家、社会热心人士、当地居民等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文物修缮、捐赠、看护巡查、展示利用、文化创意、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新机制。
67.省政府12项民生实事:省政府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实施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在原有补贴基础上,对电商平台销往县域外的农副产品给予每件1元的物流费用补贴,让农产品有个好销路、农民有个好收成;实施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实现全覆盖,让学生开心家长安心;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范围由0—6岁扩面到0—15岁,为残疾儿童照亮康复之路;免费送戏下乡演出1万场以上,将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10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为紧急医疗救护争取“黄金时间”;实施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提速工程,让更多居民享受出行便利;每个县建设1所80—150个托位的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着力破解“养”的难题、提升“育”的质量;推动人口20万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全覆盖,让特殊学子得到更多关爱与滋养;实施扶残助学圆梦工程,帮助更多残疾或残疾家庭大学生圆上大学梦;提高城乡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让高龄老人安享晚年,享受美好生活;推动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让零工等活不再“站马路”,让就业服务更加有温度。
68.市政府5件民生实事:市政府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实现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提质全覆盖;实现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全覆盖;实现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全覆盖;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智慧助医”全覆盖。
69.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指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牢牢守住项目审批安全红线;严厉查处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资质行为;切实加强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安全管理;重拳出击开展打非治违;坚决整治执法检查宽松软问题;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建设;重奖激励安全生产隐患举报;严肃查处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生产安全事故行为;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