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我们将牢固树立“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在项目引进和建设上晒业绩、亮才干、比本领,奋力打造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四)狠抓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提升城乡区域发展质量。
推进城市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立足宜居、宜业、智慧、特色县城发展方向,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完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启动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结合浮山地形实际,尊重山水自然格局,让县城“显山露水”。规范地名管理,弘扬地名文化,统筹规划全县街道、路巷标牌。继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让居民推窗见绿、抬步进园。完善基础设施。全力协调和保障浮临高速工程建设,同步推进浮沁高速前期工作,加快启动北外环快速路控制性工程,完成园区铁路专用线优化设计并尽快开工建设,争取国道241线古县旧县镇至浮山至翼城段改建工程早日获批,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协调推进天然气分输站、配套门站、园区地下输气管网建设,争取早日开通管道阀门,为工业和民用燃气使用提供便利条件。高标准实施西环路拓宽改造及10条街巷雨污分流工程,占地40余亩的体育主题公园争取年底建成并向群众开放,实施百凯商务酒店、阳光华府二期项目,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实施精细治理。一体推进交通沿线、公园广场、建筑工地、机关单位、农贸市场等环境卫生整治,加强沿街、沿路外立面整治及部分街巷的改造提升。科学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驶车道,超前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错时共享闲置停车位,有效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建违法行为,打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县域生活环境。
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编制完成7个乡镇总体规划和30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保留乡风乡韵、乡景乡味。巩固城乡人居环境百日攻坚成果,重点推进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整治等,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538座,重点打造5个环境优美、生活宜居、治理有效的示范村,全力创建1-2个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稳步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不断提升农村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成第二批水毁公路修复建设。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深化星级文明户创评,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实施殡葬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自然村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持续深化“33633”“六化管理”“312”工作法等有效举措和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有效发挥帮扶车间和集体经济带动效应,全力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开展“清化收”回头看,守好农村“三资”家底;认真落实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用好县乡村三级市场主体运行机制和收益分配模式,今年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力争达到50%以上。
推进文旅融合。明确发展定位。围绕农食文旅康融合发展,规划集餐饮、培训、休闲于一体的美食公园,实现美食产业与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产业同频共振。积极开发小群体、低密度、定制式旅游产品,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开展标准化服务培训,持续提升游客获得感,吸引他们留下来、吃一餐、住一宿。叫响旅游品牌。突出医养特色,持续打造寨圪塔康养景区,做好一期项目收尾及景区运营工作,确保“五一”期间正式向游客开放;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一批沿河高端民宿、康养酒店等文旅载体,陆续开工建设院头村“一轴四节点”、医养馆、健身步道等。围绕东陈古村落和臣南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发展乡村深度体验游,年内打造我县第二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开展文化营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弟子规文化、道教文化、帝尧文化、餐饮文化、剪纸木偶等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开发文创产品,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水平,支持乐乐腔、木偶戏等地方戏剧发展;采取抖音等新媒体推送、文旅专题推介会、专题宣传片等形式,宣传浮山形象、讲好浮山故事,进一步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
各位代表,城乡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高品质生活是民心所向。我们将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强县城、兴乡村、促融合,推动浮山发展更加均衡、更有韧劲、更可持续。
(五)狠抓底线红线工作,持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我们将毫不动摇抓好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底线性工作,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建设蓝天常驻、绿水长清、黄土复净的美丽新浮山。精准精细开展大气治理。狠抓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推动传统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开展“创A退D”行动,引导新落地企业采用新设备、新工艺;严格“两断三清”,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开展城区清洁治理、散煤整治和餐饮油烟治理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建筑工地扬尘污染、车辆尾气超标排放、成品油非法经营等违规违法行为,确保全年县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坚决将“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作为我县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的“一号工程”,重点推进涝河浮山段防洪能力提升、城区供水及雨污分流改造、响水河防洪能力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等4项重点工程,积极谋划中水回收利用、人工湿地建设等项目,持续推进响水河、丞相河、杨村河等河道综合整治,为早日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做出浮山贡献。多措并举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抓好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和16座在用尾矿库环境污染风险隐患治理,严查废石废渣违法占地问题,严厉打击擅自挖掘盗卖尾矿固废等违法行为,实施1.5万亩黄河流域生态防护林屏障建设项目和1.8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助项目,动态抓好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让绿色成为美丽浮山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