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业共建共享。10件30项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年度计划。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投资2.06亿元,新建城区学校5所,改造提升农村中小学、幼儿园97所,滦河实验中学投入使用。新招(选)聘教师406名,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全市教育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高效处置突发疫情,亚定点医院及方舱医院建设完工,我市防疫工作“十二条”做法在唐山市推广。人民医院古城院区基本完工,人民医院入选国家重点建设县医院名单,茨榆坨镇、雷庄镇等5个镇被评为河北省卫生乡镇,我市连续四年获评全省深化医改考核先进县(市)。社会保障能力持续优化。新增城镇就业8671人,引进高校毕业生7525人,超额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翻两番”目标。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持续扩面提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双拥优抚、退役军人等政策全面落实。投资1亿元,大力实施农房抗震改造,高质量完成市达4267户改造任务。文化体育工作持续加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活动118场次,发放文化旅游惠民券1.7万张,滦州地秧歌入选“2022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承办举办各类赛事46场次。《滦州通史》出版发行,历时一年时间编撰的《滦州志(2004—2020)》付辑刊发,地方志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平安法治滦州建设持续深化。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我市在唐山市安全生产综合考核中位居前列,被评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消防救援大队被应急部消防救援局记集体三等功。充分发挥基层网格作用,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我市成功创建河北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茨榆坨镇顺利通过省法治政府示范镇复审,东吴坨村被评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此外,审计、档案、人防、气象、广电、邮政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强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承办人大代表建议83件、政协委员提案55件,按时办复率均为100%。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问题,市本级“三公”经费持续下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鼎力支持、有效监督,得益于全市上下的艰辛付出、拼搏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政法干警、驻滦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滦州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为滦州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有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战新产业支撑不够明显,“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还未根本转变,改革开放仍需加力;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依然较大,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部分工作人员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仍有差距,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推动滦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共滦州市委二届六次全会,描绘了滦州未来五年和到2035年的发展新蓝图,明确提出全面建成现代经济强市、繁荣美丽滦州,加快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国式现代化“滦州场景”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决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始终保持发展定力、挖掘发展潜力、催生发展动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开创滦州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滦州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六个更好统筹”要求,深化“12345”总体工作布局,落实“1395”工作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增动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在唐山“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中担重担、挑大梁,加快实现“现代经济强市、繁荣美丽滦州”奋斗目标,打造更多更好中国式现代化“滦州场景”。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7.5%,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万吨以上。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聚焦市委提出的五个“滦州场景”,紧扣市委发展战略和工作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抓投资、增质效,以项目增量壮大规模总量。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要,抓总量提升,强增量支撑,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项目建设提速突破。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行动,聚焦聚力总投资924.9亿元的197个重点项目,坚持清单化推进、责任化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落实市级领导、属地镇街、职能部门、项目负责人“四包一”制度,抓实项目从对接洽谈到竣工入统全过程,推动前期项目快落地、在建项目快投产,确保104个新建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4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5亿元以上。大力抢抓国家发行专项债券等政策机遇,强化争、跑意识,围绕“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谋划申报一批体量大、质量高项目,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二是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严格落实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制度,坚持眼光向外抓引进,围绕传统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新兴产业壮大提升,发扬“四千精神”,用足用好招商引资“四张图”,大力开展全部门招商、全领域招商、全员招商、全球招商,坚持外资、内资、国资、民资、融资并重同引,对接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不少于200家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800万美元以上;坚持眼光向内抓挖潜,修订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和企业帮扶指导计划,帮助鼓励既有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激发创业热情,投资新上项目。三是园区平台提档升级。完成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及专项规划修编,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提速“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64亿元,实施9条园区道路建设及北区35千伏线路搬迁等项目,更好地为企业生产和项目落地提供支撑。年内开发区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税收增长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