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准聚焦“激活力”,在抓改革开放、抓守正创新上下更大功夫。用思想的转变带动思路的转化,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民生工程,探索实践重点项目“上门办”,让企业充分感受到“正定速度”和“正定温度”。推出更多“四证齐发”“秒批秒办”等改革举措,推进金融业审批创新。持续开展“百名科股长”测评等创新监管机制,让市场主体和群众依规办事不求人、方便快捷少跑腿。用市场的逻辑、平台的思维、资本的力量,推动国控集团快速发展,在产业开发、工程代建、文旅发展、物业管理、环卫保洁等领域与社会资本深入合作,积极探索停车场、户外广告管理新模式,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建设实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建设全国首批创新型县为抓手,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深入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组织常山生化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年新认定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2家,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依托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积极吸引京津创新资源和先进要素,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到正定孵化转化。推进绿色产品认证试点建设,打造“正定·中国绿”品牌。
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正定空港区域建设。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商机和国内外市场渠道。依托自贸区正定片区、综保区,寻找专业客商,合作运营部分开放口岸平台设施,加快释放口岸经济动能,实现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5%以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打造“全省第一、全国一流”营商环境,践行“妈妈式”服务,用足用好企业家·县长恳谈会、企业直通车等渠道,全面叫响“来到正定县,一切都好办;投资正定县,肯定大发展”。强化县领导包联制度,持续开展“包企业、查实情、解难题、送温暖”活动。聚焦营商环境各项考核指标,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治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精准聚焦“提品质”,在抓县城建设、抓品位提升上下更大功夫。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正定。
更加突出规划引领。全面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做好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的配套衔接。延续县域古城居中、西部乡村、东部产业集中、拥河发展的布局思路,着力构建“一城、两区、一带”的国土空间结构。严格落实正定古城保护条例,强化古城内部管理,确保建筑单体美观、整体协调、色调和谐、美观大方。
更加突出古城保护。活化利用24项古城保护工程,办好“习近平总书记古城保护重要批示十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启动实施杨家民居等10处历史建筑修缮,推进南城门楼现状整修等文物保护工程,圆满完成“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正定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创建工作。坚持“旅游兴县”,加快古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大力推进工业化旅游,打造更多“沉浸式”旅游新场景、新业态。利用“慢直播”宣传荣国府、阳和楼等重点景区,把正定打造为京津游客周末休闲首选地、“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首选地。
更加突出城市更新。围绕“古城区出亮点、铁西区补短板”,加大县城西部、北部改造,抓好兴德路、曙光路等道路建设,谋划实施北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燕赵大街下穿G107京广铁路拓宽工程、中华大街北延正繁线工程和G107滹沱河大桥跨河北大道北延工程,完善交通路网体系,提升城市形象。围绕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完成九中公园及地下停车场建设,抓好城区再生水利用、铁西片区污水处理厂、县域供热主管网改造、燃气管网改造、恒山路一期雨污分流等建设项目,启动实施既有热泵(水源)供热技改项目,积极探索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围绕把新区发展为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新修丁盛街、弘博路等4条道路,中心湖1号能源站开工建设,力争污水处理厂(二期)年底竣工。借助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机遇,高起点谋划、分期建设,打通古城——新区道路瓶颈,加速实现融合发展。
更加突出精细管理。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创建成果,做好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县城复检工作,积极创建全省生态园林县城。加大市容市貌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不断提升古城颜值。持续开展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推动背街小巷、工程围挡问题“动态清零”。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吸引多元市场力量和资本参与城市管理,提升小街小巷等商业街市场化运营水平,让“民生巷”变为“致富街”。
(五)精准聚焦“兴乡村”,在抓农业发展、抓农村建设上下更大功夫。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突破年”行动,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粮食总产量保持在6亿斤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1万亩,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