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商贸消费提质升级。充分依托交通、口岸、会展、自贸试验区、超大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大商贸”载体建设,打造粮油、冻品、油气等大宗商品贸易平台,构建汽车大流通枢纽。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提升跨境电商能级。推进飞机租赁、船舶海工租赁、离岸租赁三个世界级租赁中心建设,扩大汽车、大型设备、新能源设施和医疗器械租赁集聚优势。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建成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完善国家会展经济片区功能,吸引品牌会展商落户,有效提高办展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办好世界智能大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重大展会,谋划筹办航运类国际博览会,全力打造北方会展之都。立足服务超大城市群消费主体,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实施百年金街、古文化街、意式风情区等传统商圈提质升级,加力发展首发首店经济,促进新场景消费赋能。落实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14项措施,推动平行车保税展示交易项目落地,办好第三届海河国际消费季。
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制定出台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打造服务业重点产业链,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制定实施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深化与头部平台企业战略合作,吸引细分领域平台企业和相关产业在津布局。制定实施重点服务业领域企业梯度培育方案,建立培育库,对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种子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分级分类扶持。
(七)聚焦培育新动能、增创新优势,着力建设高水平改革开放新高地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争取纳入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有效实施国企改革重组,加强与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合作,注入更多优质外部资源要素,积极探索央企与地方联合设立创新发展基金,打造一批创新型国企,推动改革释放活力。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出台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措施,全面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保税+”“租赁+”“保理+”等优势产业创新升级,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构建跨境投融资绿色通道,尽快落地跨境电商“境外海外仓+境内集货仓”模式,打造保税维修再制造创新示范区。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大力培育新兴贸易业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统筹用好友城资源,加强与美国、欧盟、东盟、东北亚等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与产业合作,优化“鲁班工坊”全球布局。持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全面完成市、区两级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任务。
着力释放市场主体活力。高质量完成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攻坚战各项任务。优化审批环境,深化工程建设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推广工业“标准地”出让和施工图承诺许可制度,实施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进项目联合验收程序,在破除“准入难”基础上更好解决“准营难”,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分类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全面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广“一企一照一码”,推出一批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场景。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多报合一”改革,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强化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建设,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八)聚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城市发展
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高水平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871”重大生态工程提质建设。有序推进“一环十一园”植物园链建设,新建改造50个“口袋公园”,推动天津滨海国家海洋公园建设。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深化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开展噪声、异味等专项治理,新改扩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加强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总氮污染治理,深化河(湖)长制管理。
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工业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低碳(零碳)试点示范建设,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设大港电厂关停替代工程。持续推进“公转铁+散改集”,加大建筑节能推广力度,新增地热供热能力900万平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6%。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用好河、海、楼、山、林、湿地、古镇、乡村等独特资源,强化天津城市形象和旅游资源宣传,持续培育一批有“津味”、适合城市群消费特点的周末游、休闲游、“网红打卡地”和文旅新场景。推出20条串联各类优质旅游资源的“津牌”多日游文旅线路,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统筹策划“文旅商”消费季等活动,持续推进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体验天津独有城市文化魅力。
(九)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做优现代都市型农业。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新建和改造提升20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蔬菜播种面积分别达到550万亩、75万亩以上,生猪年出栏180万头以上,保障粮食和重要民生商品稳定安全供给。提升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津农精品”品牌知名度,拓展“津”“京”双城供给影响力。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小站稻、蔬菜、畜牧、水产等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实施特色农产品流通工程,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覆盖京冀、畅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