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水平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取得新成果。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改革开放先行区引领带动作用充分显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产权保护、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更加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达到230万家,上市企业超过140家。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民营经济进一步壮大,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制度型开放全面拓展,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取得重大进展,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年实际使用外资60亿美元以上。
──建设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跃上新台阶。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更加健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运行更有效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建设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实现新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健康天津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社会保障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多样化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居民生活更加便利,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部署要求,集中力量实施“十项行动”。
(一)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深度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深化部市、院市、校市、企市合作,加强承接载体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快推动北京创新资源与天津研发生产转化优势互补、紧密衔接,有效贯通区域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度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企业、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深度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助推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功能重构取得更大进展。深度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建联治,巩固提升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主要跨界河流水质。
(二)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带动全市工业“底盘”做大做优做强,到202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举、提升能级和增强品质并重、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深化重点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梯次培育市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争创国家级集群,形成若干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领先的信创产业基地、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创建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大力发展以产业互联网为主导的平台经济,建成全国一流5G城市。加快发展绿色制造,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开辟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新通道。
(三)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体系化布局、一体化推进科教人才资源高效配置,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构建创新生态,厚植创新文化,提高创新的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和辐射度,推动全市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大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河实验室,瞄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研发一批标志性成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向优质企业集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城市和创造运用强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抓好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两件大事,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全面提升高校有组织的科研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牢固树立“天下才天津用”的理念,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和“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探索建立顶尖科学家工作室,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引育力度,吸引更多本地高校毕业生留津就业创业,培养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打造“海河工匠”品牌,着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将天津打造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
(四)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用好天津港战略资源和“硬核”优势,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推动物流通道升级为发展通道、通道经济升级为港口经济,大力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相互支撑、整体发展,打造世界级港口城市,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树立“大港口、大开放、大循环”理念,高标准建设港口智能管控中心,提升通航效率、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监管服务效能,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海港、空港协同联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布局建设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加强天津港与环渤海港口协同发展,打造沿海内贸运输主干通道,织密海向远洋航线、陆向海铁联运网络,融入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大力发展航运总部经济、高端港航服务、临港产业、海洋经济、邮轮经济等业态,构建港口全要素产业链,大幅提高城市服务港口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港产城功能有机融合、相互赋能、良性互动,形成业态丰富、产业适配、要素集聚的港产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