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5日)

  增强现代服务业支撑力。升级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引领“呼包鄂乌”的全国一流“双创”示范区。提供人才公寓760套,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万平方米,吸引各类企业400家以上。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在沙良公铁、白塔物流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投资1.9亿元的新华物流园等项目建成运营。提升改造东瓦窑、保全庄等14个综合性农批市场,发展仓储式大卖场,降低生活性商品成本,丰富市场业态,满足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潜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等产业,积极推进广发银行、万达集团五星级酒店等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资50亿元的内蒙古SKP旗舰店、投资11亿元的内蒙古电力集团大数据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投资1.4亿元的东蓬假日酒店项目;开业运营投资37亿元的永泰城购物中心、投资2亿元的万正居然之家生活广场项目,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焕发现代农业新活力。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完成粮食种植38万亩以上。支持发展壮大乳业,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完成土地流转7万亩。建设运营投资4.7亿元的优然牧场万头奶牛养殖、投资1亿元的神达牧场奶山羊养殖、投资7亿元的盛健乳业20万只奶山羊养殖项目。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持续推进“五个一”建设,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种植。新建高标准设施大棚300亩,引进先进地区种植大户,盘活闲置大棚。推进投资2.25亿元的蒙卉、健芯等4个设施农业项目投产运营,实现赛音村网纹瓜、格此老村小南瓜、七圪台村紫苏等特色产品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认证“绿色食品”4个以上。创建自治区、市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家以上。推进西五十家村田园综合体等农旅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业态,实施农超对接、农企合作,助推产品“上网”、吸引市民“下乡”。

  (二)坚持生态优先,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统筹推进生态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管护、小流域综合治理、湿地保护等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全面推行“林长制”,创新丰富义务植树模式,完成植被恢复2万亩和低效林改造3000亩。依法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河长制”,常态化监管整治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源地等环境隐患问题。启动建设金桥工业污水处理厂。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扬尘和臭氧等污染防治。对禁燃区内42个村实施“一户一策”燃煤散烧“清零”工程,彻底实现大棚耳房、商业门脸、出租房屋清洁取暖。推动22家小供暖企业全部并网,完成城区零散平房清洁取暖改造。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巩固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成效。

  严格落实环保责任。扎实做好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污水处理、固体废物等重点领域专项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落实“双控”目标,推动“双碳”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严格执行能耗预算管理,延伸绿色产业链条,实施投资17.5亿元的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培育、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组织动员全社会参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让城市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三)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发展壮大国有平台公司,提升经营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打造5个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健全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抓实“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保障,让更多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快推进线下“综合窗口”审批服务改革,设立96个高频事项“主题套餐式”服务,进一步压减项目审批流程和办理时限,实现政务服务管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推动“办事不求人”长效化、机制化、常态化,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参与主体”的浓厚社会氛围。

  强化科技创新应用。积极争取“科技兴蒙”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我区63家创新平台作用,主动参与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项目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强与驻区高校“政用产学研”合作,提供项目孵化服务。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引才用人机制,推动科研项目、创新平台、人才引进、资金支持、安家落户一体化配置,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四)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城乡宜居水平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城乡功能分区、交通网络和生态系统。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新建市政道路11条,维修道路3条。提升改造大学东街、呼伦南路2条示范路。启动三环路赛罕区段和S29呼凉公路建设工程。改造雨污混流7处、积水点5处、市政道路电缆入地10处和背街小巷30条。新增一批停车场、停车位,实施智慧化停车管理。持续优化农村路网结构,加强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力度,新建自然村农村公路4条,实施农村道路安防工程222公里,增开农村公交线路3条,让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338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