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陇县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势
一是环境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陇县生态良好,污染源极少。境内山川塬俱全,海拔落差大,植被覆盖率高,昼夜温差较大,气候温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充足、酸碱度适中等自然优势明显,是多种中药材适生区。
二是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科学分析,明确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
三是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陇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历史上著名的药材产区之一,被称为陕西“药材之乡”,全县中药资源达到189科、1063种,发展中药材产业基础良好。
四是发展中草药硬件条件成熟。我县苏陕工业园区已建成的20000平米的标准化厂房适合各类企业来陇落户投资。土地、税收、用电、用水、基础设施配套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倶全,政务服务环境良好。陇县中药材龙头企业宝鸡西合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就位于工业园区。
三、发展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
一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以天然药材为原料的药物在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越来越们明显,愈来愈受到重视,集绿色、安全、预防、保健、治疗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正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进中药材现代化和产业化,中药材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加快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既利用了我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又符合国家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
二是发展中药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世界上使用中药材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药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逐年增加,中药材开发前景和市场前景持续向好、潜力巨大。特别是中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上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中药材价值的认识。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数量明显增加,也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是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全县强力推进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群众产业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脱贫攻坚收官之后,有序衔接乡村振兴,继续提升产业发展成效,必须发展更高效的产业。中药材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将其培育成我县经济支柱产业,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动乡村振兴、继续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面临挑战:
一是产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虽然种植历史较为悠久,但与中药材产业发展强县相比,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速度不够快,种植面积相对较少,没有功能完备的中药产业园区。中药材资源在品种选育、种子种苗规范化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不够。
二是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虽然我县中药材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但尚处于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中药农业初级形态,中药工业不强,中药商业薄弱,产业链不完整,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还正在起步,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我县产业协会、合作社对市场信息的捕捉不够高效准确,中药材产品购销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之我县没有拳头中药材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对中药材缺乏定价权,产品价格及药农收入难以稳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群众种植中药材积极性。
四是缺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与生态乳都和全域旅游两大产业相比,我县还未出台过针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缺乏资金投入。在近几年的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引进大型中药材企业作为主攻方向。
五是人才队伍不强。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工、研究、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人才缺乏,没有形成全产业链的人才队伍。人才引进、培养的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影响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第三章产业布局
一、总体布局
按照“一个园区、三类基地、四大体系、五种业态兼顾发展”的中草药产业布局,形成“重点突出,高端起点,长久发展”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局面。
一个园区:在工业园区建立中草药加工园区,包括中草药加工聚集区、中药材展示中心、中草药信息中心、中草药研发中心、中草药交易中心等。
三类基地:以柴胡、秦艽、连翘、丹参、当归等中药材为主的种植基地,以林麝等药用动物为主的养殖基地,以种苗生产为主的繁育基地。
四大体系:规划引领体系、组织领导体系、人才队伍体系、政策支撑体系。
五种业态: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医药。
二、区域布局
结合各镇资源禀赋,在东风镇麻家台地区、河北镇、温水镇李家河地区、城关镇唐家庄地区和曹家湾镇等重点发展柴胡;在东南镇牙科地区、温水镇火烧寨地区、天成镇关山、曹家湾镇等重点发展秦艽;在温水镇西北地区重点发展黄芩;在固关镇重点发展独活;在八渡镇重点发展黄芪、秦艽,重点支持发展百亩以上连片种植。
第四章重点任务
一、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突出打造“2+3+X”系列品种,两个重点品种:柴胡(红柴胡)、秦艽(麻花艽);三个常规品种:黄芩、独活、黄芪;四个灵活发展品种:连翘、党参(西党)、重楼(本地栽培品)、西洋参(本地栽培品)。
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布局、连片开发的总体要求,扩大柴胡、独活、连翘、丹参、苦参、甘草、大黄、西洋参等陇县中药材名牌产品种植面积,结合县域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在充分考虑不同中药材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引导中药材种植由适生区向优生区发展,一是北部和西部山区的温水镇、河北镇、天成镇、固关镇、新集川镇,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气候凉爽、雨量丰富,打造5万亩丹参、连翘、柴胡、独活、苦参、甘草、艾草等规模化种植基地;二是东、南部浅山区的东风镇、东南镇、八渡镇,荒坡面积较大,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打造5万亩秦艽、西洋参、人参、黄芩、独活、当归、重楼、大黄等规模化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