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襄阳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能源资源匮乏保供难度增大。在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中,我市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主要一次能源全部以外调为主,受国际国内能源形势变化影响,煤炭和天然气供应由阶段性偏紧向常态化偏紧的趋势演变,保障供需平衡的难度增大。

能源基础设施尚待更新完善。受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快速发展扩张的影响,能源基础设施布局与城市能级的提升越来越不相适应。城市中心的老旧小燃煤机组、原油管道、天然气管网、配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需要分类实施淘汰、迁改、入地。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充电桩、加氢站、分布式能源站等新型城市能源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电网增容改造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

能源应急保障能力亟待提升。全市煤炭、天然气、成品油储备设施基本以能源企业自建为主,亟需形成布局更加科学、分工更加合理的中转、储备、配送体系。发电用煤和天然气运输能力、区外来电接纳能力、新能源接纳能力、电力需求侧管理能力和电网供需互动智能调峰能力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能源市场体制机制有待创新。能源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的准入制度和有效的竞争机制,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还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能源价格未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外部成本,原料价格上涨压力无法及时疏导。能源监管处于起步阶段,制度不够健全,手段较为缺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

能源装备制造基础薄弱需要补齐短板。能源装备制造是襄阳能源产业发展的短板,与我市能源大市地位不相匹配。尤其是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亟待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引导、重点扶持等多种举措,培育发展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成为襄阳“十四五”产业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第三节  面临的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全市能源发展进入合理控制消费总量和调整优化结构的新阶段。要准确把握新要求,紧紧抓住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努力化解新风险。

新要求。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明确提出了在新发展阶段能源发展的新要求: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推进以电代煤;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完善油气互联互通网络;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城市化快速发展,工业化加速推进,信息化全面渗透,低碳化广泛兴起,也对能源种类、产品质量、供给方式和空间布局等提出新要求,电力、蒸汽、热水、冷源等二次能源需求将快速增长,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比重将逐步提高。

新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生态治理,正加速推进新一轮能源变革。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加快开发新一代能源技术,努力推动传统能源向“低碳能源”和“近零排放能源系统”转变。以煤为重点的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重点的经济性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将为能源发展增添新动力、创造新机遇。

新挑战。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时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将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能源作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的保障,面临“碳达峰、碳中和”不断增强的约束,既要保障能源安全,又要实现绿色转型。能源发展的重心转向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能源;强化节能行动,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产品,倡导低碳消费,对我市能源安全保障带来新挑战。

新风险。“十四五”时期将是襄阳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重要机遇期,地区生产总值将迈上七千亿元。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刚性需求,加上煤、油、气等主要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高,新能源发展受空间资源条件制约,资源获取难度逐步加大,能源发展面临资源、价格等多重风险。

第二章  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发展战略及“碳达峰、碳中和”决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障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提升能源智能高效利用水平,为实现“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排头兵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提高能源自给能力,推进能源输入通道建设,多措并举、多能互补、量质齐抓,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坚持清洁低碳。加快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及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加快终端用能清洁替代,优化能源布局和结构,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和利用规模新跨越。推进发展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储能等新型能源利用方式。

坚持高效发展。以系统节能为基础,以高效用能为方向,把节约能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发展的全过程。充分运用现代能源新技术,强化多种能源融合发展,推进能源互联网示范应用,推动能源绿色智能高效转型。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着力提升能源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进能源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坚持服务民生。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补强民生供能短板,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等能源发展短板,让人民共享能源高质量发展红利。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市能源发展总体目标是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战略,努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保障能源供应,调整优化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变革供能模式,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能源保供能力不断增强。结合我市一次能源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开发条件,扩大引进煤炭、石油、天然气总量,突出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2025年,全市能源综合生产能力预期为330万吨标煤,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1160万千瓦,煤炭储备量达到235万吨,天然气储备调峰能力达到230万立方米。

能源低碳转型不断深化。持续推进全市能源结构优化,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1.4%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6.03%,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5.03%。

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3.5%,达到国家、省规定的约束性指标。到2025年,煤电机组单位电量供电煤耗下降至297克/千瓦时,新型储能装机达到512兆瓦时,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20%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左右。

能源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供能基础设施均衡发展,电、气、冷、热等多样化清洁能源可获得率显著提升。城乡电网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各电压等级配电网络协调发展,基本建成现代化配网体系。多路气源有效供给,城镇居民管道气化率达到100%。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统领,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原则,积极构建能源供给多元化(保供应)、能源通道网络化(保输送)、能源储备常态化(保安全)、能源消费清洁化(促低碳)、能源装备规模化(促高效)、能源服务规范化(促改革)等六大能源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十四五”能源发展重点任务。

第一节  构建能源多元供给体系

为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在缺煤无油乏气、其它能源资源禀赋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外引优质石化能源、内挖可再生能源潜力来构建全市多元化的能源体系,持续提升全市能源供应能力。

电力生产。主要任务是持续提升电力供应自给能力,大力发展清洁绿色电力,保障电力生产安全,打造清洁能源利用基地。2025年,全市发电装机达到1160万千瓦。

——煤电。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沿浩吉铁路布局路口电站的政策,发挥襄阳明显的区位优势,继续推进高效清洁煤电项目,发挥煤电调峰和兜底保供作用,建成投产湖北能源宜城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2025年,煤电装机实现472万千瓦。

专栏3  百万千瓦清洁煤电工程

高效清洁煤电:在宜城建设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采用先进工艺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实现废水零排放,动态总投资78亿。

——水电。主要任务是围绕打造汉江黄金水道,扎实推进水电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新集水电站、雅口水电站建设进度,实现新增装机规模19.5万千瓦。积极推进南漳张家坪、保康后坪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和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推进保康、南漳、谷城等小水电整改工作。2025年,水电装机实现73万千瓦。

——风电。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襄阳市风能资源距离电力负荷较近、电网接入条件较好的优势,合理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积极推广低风速风机利用,提高风能资源利用效率。重点在襄州、枣阳、宜城等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开发建设风电项目。“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新增风电装机100万千瓦。2025年,风电装机实现165万千瓦。

——太阳能发电。主要任务是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有序推进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形成较大规模。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利用产业园区、公共屋顶建设“就近消纳、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利用荒山荒坡、未利用地,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积极培育太阳能热利用,大力推广太阳能供热工程。支持襄州、枣阳、宜城等新能源资源丰富、消纳能力强的地区,建设百万千瓦新能源示范基地和新能源示范县。积极推进襄城、谷城等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300万千瓦。202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实现383万千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zhong/2022-05-03/271.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