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淮北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第二节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淮北市在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开端,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建设民生福祉更加厚实的幸福城的关键时期,是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时期,我市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发展阶段为我市公共服务提供新支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民生事业发展得到高度重视。同时受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影响,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向基层下沉,民生事业不断向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转型。面对新发展阶段,我市需加快落实公共服务相关政策,出台实施办法,减小突发性公共事件对民生兜底能力的冲击。

  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我市公共服务释放新活力。我市位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部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和淮海经济区、皖北四化等战略叠加区,区域间公共服务发展要素流动加快,有利于我市在公共服务各领域提质增效。同时,上海、南京、合肥等首位度相对较高城市存在“虹吸效应”,我市需在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加快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努力补齐短板,推动全市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公共服务需求升级对我市公共服务提出新要求。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的公共服务需求更加迫切。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不断调整,人口向城镇聚集,服务要求更高和群众需求扩容,加速我市养老、托育、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调整,公共服务多元化、个性化和优质化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和急迫。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我市公共服务扩宽新空间。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社保、智慧文旅等智慧服务取得实质性突破,催生公共服务新业态、拓宽数字化服务新空间,将促进我市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更加优化。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正确处理基本与非基本、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扩大适度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模,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助力推进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淮北、实力淮北、美丽淮北、幸福淮北、效能淮北,全面开启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新征程。

  第二节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保障基本。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可及。

  多元参与、扩大供给。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发挥各类企事业单位、协会商会、公益团体等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实现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

  创新服务、提升质量。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障碍,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公共服务供需匹配,创新精准服务方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拓展生活服务发展空间,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结合不同阶段目标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公共服务发展,推动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促进民生政策可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第三节主要目标

  到“十四五”末,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扩面,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快速发展,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更加厚实的幸福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有效提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架构进一步完善。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扩面。充分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提供更加普惠、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不断扩大养老、托育、医疗、学前教育等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获取方式更加便捷、供给主体更加多元,服务价格更可承受。

  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快速发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重点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标准、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供给体系对多元服务需求的适配性不断增强,生活服务成为公共服务体系有益补充,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需求基本满足。

  专栏2“十四五”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属性
幼有所育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0.56 4.6 预期性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覆盖率(%) —— 应保尽保 约束性
学有所教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4.9 96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8.01 99.5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4.1 96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33 11.3 约束性
劳有所得 参加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万人次) [19.77] [20] 预期性
病有所医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 78.8 预期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86 3.2 预期性
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人) 3.33 3.8 预期性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95 预期性
老有所养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49 55 约束性
新建城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 —— 100 约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95 预期性
养老服务床位总量(万张) 1.49 ≥1.5 预期性
住有所居 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请公租房的保障率(%) 100 应保尽保 约束性
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率(%) 100 应保尽保 预期性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个) 22 [289] 预期性
弱有所扶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 100 100 约束性
文体服务保障 每万人接受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次数(次) 10390 15500 预期性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2.0 >2.6 预期性
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平方米) —— >35 预期性

  1.新建城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规定,各地在制定相关规划时,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凡新建城区和居住(小)区,要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2.[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

  3.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演出场所。

  4.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体育场地内可供开展训练、比赛和健身活动的有效面积与人口的比值。

  第三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聚焦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工作,以促进机会均等为核心,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任务,持续加大重点人群、短板领域、薄弱环节的投入保障力度。

  第一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以国家和省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为依据,落实安徽省地方标准和分行业领域标准规范,结合城市空间布局、人口总量结构等因素,制定与当地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具体实施标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达标,对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落实情况加强监测预警,推动标准信息公开,强化实施效果反馈。加强基层便民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统筹考虑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保障能力等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专栏3淮北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

服务领域 服务项目
幼有所育 农村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妇健康服务、基本避孕服务、生育保险、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特殊儿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困境儿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共计9项)
学有所教 学前教育幼儿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免学杂费、按国家政策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共计8项)
劳有所得 就业信息服务,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创业开业指导,就业登记与失业登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就业见习服务,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生活费补贴,劳动关系协调,劳动用工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共计11项)
病有所医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促进、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地方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社区易感染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干预、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服务、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计14项)
老有所养 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福利补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共计6项)
住有所居 保障性租赁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共计5项)
弱有所扶 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受灾人员救助、法律援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托养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及青少年教育、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残疾人和老年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共计13项)
优军服务保障 优待抚恤、退役军人安置、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特殊群体集中供养(共计4项)
文体服务保障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送戏曲下乡、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读书看报、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全民健身服务(共计8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dong/2022-04-30/222.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