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3937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3672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942311万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1103389万元,增长7.0%。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0.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1.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7%,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8%,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1.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5%。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4∶44.0∶51.6。...
根据上级统一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4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75.13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9亿元,增长6.7%,其中,建筑业增长14.6%,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3.5%,金融业增长12.7%,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0.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9.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3.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6.2:43.2:50.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2125.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1.20亿元、908.74亿元和1125.2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1%、6.8%和7.0%。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8.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2.0%,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1.2%,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4.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3:42.8:52.9。按常住人口计算,2023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2662元/...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GDP)[2]47050.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6.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8871.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3]增加值24682.2亿元,增长5.8%。工业增加值14021.1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9:40.2:51.9调整为7.4:40.1:52.5。预计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4]147934元/人,比上年增加8339元/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6830元(折合10903美元),增长5....
秀洲区总面积547.73平方公里(行政口径),户籍人口44.01万人(行政口径)。据初步测算,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89亿元(管理口径,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0%。按三次产业完成情况看:一产增加值为19.46亿元,同比增长5.4%;二产增加值为358.13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工业增加值为322.52亿元,同比增长10.8%;三产增加值为298.30亿元,同比增长9.2%。三次产业比重从2022年的2.9:53.3:43.8变化为2.9:53.0:44.1。
...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1.77亿元(管理口径,下同),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1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338.53亿元,下降3.2%;第三产业增加值428.53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43.3:54.8。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9.81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0亿元,同比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64亿元,增长17.4%。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下跌0.4%...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89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绝对值40.73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绝对值436.7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绝对值416.50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占比为4.5:48.9:46.6,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31275元,增长6.2%。
民营经济。年末规上工业民营企业901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90.7%,全年实现增加值295.4亿元,同比增长12.3%,...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4.9亿元,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420.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68.5亿元,分别增长4.6%和4.0%;第三产业增加值479.2亿元,增长5.8%。分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2.7:45.5:51.8,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26529元,增长4.7%。
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57.4亿元,增长2.3%。在地方税收中,...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73.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40.13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526.09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为0.8:38.9:60.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800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2489美元),增长6.5%。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4%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38亿元,增长9.1%;外贸进出口总额389.84亿元,增长0.3%;财政总收入69....
初步核算,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01.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同比增长”、“同比下降”以下简称“增长”、“下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4亿元、344.94亿元、1053.91亿元,分别增长1.5 %、5.2%、5.3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2∶24.6∶75.2。人均GDP为116707.9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6562.07美元),增长4.4%。
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
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73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9.6亿元、3606.7亿元和4944.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9%、7.2%和6.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2.0:42.1:55.9调整为2.1:41.3:5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982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747美元),比上年增长6.3%。...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70.15亿元,比上年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1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93.02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377.02亿元,增长5.2%。全部工业增加值220.89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之比为13:38:4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359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8958美元),比上年增长5.5%。
年末全县总户数183640户,户籍人口535687人,比上年末减少3152人。全年出生人口2180...
地区生产总值。经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1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5.6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4.16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1.33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之比为5.5:48.4:46.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11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万美元),增长7.6%。...
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9.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列宁波县(市、区)第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17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558.93亿元,增长5.7%,其中工业增加值1433.98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1016.35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之比为2.4:59.1:38.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41261元,增长5.7%。
市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5.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7%。分产...
地区生产总值。根据宁波市初步统一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2.6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06.57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1.86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之比为3.4:57.7:38.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424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7631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3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