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英山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英山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英山县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英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英山县统计局

  (2022年4月22日)

  2018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安排,我县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工作,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三调”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历时3年,近百名调查人员先后参与,调绘地类图斑97068个,全面查清了全县国土资源利用状况。

  现将我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

  (一)耕地1.8423万公顷(27.6345万亩)。其中,水田1.1726万公顷(17.589万亩),占63.65%;水浇地0.0162万公顷(0.243万亩),占0.88%;旱地0.6535万公顷(9.8025万亩),占35.47%。耕地主要分布在石头咀镇、雷家店镇、温泉镇等地,占全县耕地的38%。

  英山县耕地上作物熟制全部为一年两熟以上,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0.4971万公顷(7.4565万亩),占全县耕地的26.98%;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0.1812万公顷(2.718万亩),占9.84%;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0.58万公顷(8.7万亩),占31.48%;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0.5404万公顷(8.106万亩),占29.33%;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0436万公顷(0.654万亩),占2.37%。英山县耕地分布在6-15度以上坡地的面积最多,平地耕地较少。

  (二)园地1.151万公顷(17.265万亩)。其中,果园0.2592万公顷(3.888万亩),占22.52%;茶园0.8538万公顷(12.807万亩),占74.18%;其他园地0.038万公顷(0.57万亩),占3.3%。园地主要分布在杨柳湾镇、雷家店镇、温泉镇等地,占全县园地的56%。

  (三)林地9.4934万公顷(142.401万亩)。其中,乔木林地8.6248万公顷(129.372万亩),占90.85%;竹林地0.011万公顷(0.165万亩),占0.12%;灌木林地0.0857万公顷(1.2855万亩),占0.9%;其他林地0.7718万公顷(11.577万亩),占8.13%。林地主要分布在石头咀镇、草盘地镇、杨柳湾镇等地,占全县林地的47%。

  (四)草地0.0409万公顷(0.6135万亩)。其中,其他草地0.0409万公顷(0.6135万亩),占100%。草地主要分布在温泉镇、方家咀乡、南河镇等地,占全县草地的44%。

  (五)湿地0.0016万公顷(0.024万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1个二级地类。其中内陆滩涂0.0016万公顷(0.024万亩),占100%。湿地主要分布在雷家店镇、温泉镇、方家咀乡等地,占全县湿地的91%。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048万公顷(15.072万亩)。其中,建制镇用地0.1262万公顷(1.893万亩),占12.55%;村庄用地0.8511万公顷(12.7665万亩),占84.7%;采矿用地0.0217万公顷(0.3255万亩),占2.1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0059万公顷(0.0885万亩),占0.5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较大的是温泉镇、石头咀镇、杨柳湾镇等地,占全县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45%。

  (七)交通运输用地0.1839万公顷(2.7585万亩)。其中,公路用地0.0608万公顷(0.912万亩),占33.06%;农村道路0.1231万公顷(1.8465万亩),占66.9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较大的是杨柳湾镇、温泉镇、石头咀镇等地,占全县交通运输用地的45%。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5413万公顷(8.1195万亩)。其中,河流水面0.1959万公顷(2.9385万亩),占36.19%;水库水面0.2296万公顷(3.444万亩),占42.41%;坑塘水面0.0671万公顷(1.0065万亩),占12.39%;沟渠0.041万公顷(0.615万亩),占7.57%;水工建筑用地0.0078万公顷(0.117万亩),占1.44%;英山县没有冰川及常年积雪。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方家咀乡、石头咀镇、温泉镇等地,占全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50%。

  第三次国土调查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国家统一部署,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县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县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qtgb/huazhong/80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