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伊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加快推进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应用,基本建成以行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支持、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推动行政事项适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强信用处理、公开和应用等方面管理,全面有效运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市场经营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市场,培育一批信用服务机构。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

  第二节 实行更高水平开放

  紧紧抓住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战略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环境,提高开放水平,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夯实对外开放平台和载体,依托华晟国际物流港项目建设,打通进出口物流通道,方便企业原材料进购和产品进出口。加强出口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担保、会计、审计、评估、税务、法律、咨询、市场分析、教育培训、互联网等方面服务。加快构建集平台、物流、支付等为一体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完善跨境电商统计和监测体系。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依托特色优势产业优势,运用大数据、数字科技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出口型工业产品生产。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外贸企业发展。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强对企业引进、落地、生产全过程服务。加强区域联动与利益共享合作,推进城镇经济向外向型经济发展转变。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良好营商环境。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瞄准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组织专业团队,制定合作方案,加强与目标区域和企业的对接,不断完善客商资源库,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通过完善的要素保障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生产要素保障有力、生产成本最低的招商新优势。强化以商招商,落实亲商、安商、富商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节 持续加强区域合作

  紧抓“一带一路”、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洛阳都市圈建设等战略机遇,加强区域合作,借势借力加快发展,提升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

  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新战略。充分发挥伊川的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全面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开发、产业对接、产能协作、人文交流等战略合作。全面融入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积极争取更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释放生态经济红利。

  把握洛阳都市圈建设新机遇。把握洛阳副中心城市、洛阳都市圈、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建设新机遇,发挥伊川独特的区位交通条件优势,加强打造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所需的供应链、物流、金融、政策环境,探索产业集聚路径,深化与洛阳市经济、技术、产业等多领域交流,支撑经济发展。

  加强与周边县市战略合作。密切与周边县市在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共享等方面合作,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建立产业、旅游、金融、物流等合作体系,推进技术创新平台、研发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重点加强与汝州等周边县市合作,推进交通、信息、能源、生态等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发挥三洋铁路过境优势,探索与汝州市在三洋铁路沿线物流园、矿产品运输等方面深入开展物流产业合作。

  第十一章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依托伊川区位交通、产业基础、人口众多、市场巨大、文化深厚等各种优势,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供给与需求互促共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内需与外需相互协调,为全市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子、做示范。

  第一节 着力畅通经济循环

  加强改善制度供给,以提升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畅通供给与需求互促共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的高效循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供给的体制机制,鼓励和推动市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系统调整财税、金融、投资、土地、人才和环境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有利于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适应新消费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提升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

  健全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市场基础性制度,保障公平竞争,构建准入畅通、竞争开放、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强产权保护和维护契约关系,有效降低维权成本,依法惩处侵权行为,增强产权激励,稳定产权主体的预期和增强信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维护清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推动“非禁即入”全面落实。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提高违法成本,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完善商品服务流通体制机制。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统一监管执法,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城乡消费流通基础设施,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着力破除城乡要素流动壁垒。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着力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完善提升消费新基建,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支持商品交易市场完善数字化交易配套和服务设施,不断丰富基于互联网的消费体验。

  第二节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围绕扩大内需全链条、各环节,完善财税、金融、要素配置、市场体系等政策保障,有效防范重大风险。

  完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加强各类财政资金的统筹衔接,充分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加大财政公共产品投入力度,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发展消费金融和科技金融,完善与扩大内需相适应的金融环境。

  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充分发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信息服务对投资活动的引导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保持合理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加大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深入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综合协调保障机制,推动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建设,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门槛,在行业准入、资质标准、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对各类性质企业一视同仁。及时向社会发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等信息,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创新运营模式,建立健全合理投资回报机制。

  第三节 加快消费扩容提质

  以解决疏通影响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难点堵点问题为重点,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激发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能力。

  丰富消费产品供给。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动采摘园、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提质升级。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积极开发适老生活用品市场,创新开发智慧健康产品,推动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创造银色经济。补足康养服务业发展要素短板,优化康养消费环境,充分挖掘康养消费潜力。

  推动重点领域消费提档升级。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合理引导居民汽车消费。加速布局充电桩(站)等配套基础设施网络,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落实强制报废制度,鼓励特定领域老旧机动车提前报废更新,制定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建立健全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消费品回收循环利用体系,持续推动消费换代升级。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

  创新消费业态与模式。积极培育网络消费、智能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推动电子商务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和覆盖,鼓励和支持消费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模式发展,大力发展“智能+”服务消费模式。适应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夜经济等新模式快速发展的趋势,实施有效监管,推动消费新模式健康发展。加快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促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网上菜场”“网上超市”等商贸新业态。鼓励实体商业通过直播卖货、社交营销等方式繁荣居家宅消费。大力培育在线教育、在线文娱、在线演出、在线旅游、在线观展等线上消费。

  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城乡消费网络布局建设,推动城乡商业网点建设,优化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便利店等商业零售业企业规划布局,深化步行街改造提升。完善法律法规,实行分类监管,加大对平台型消费供给主体的监管力度,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商务信用联合奖惩、信用档案管理等制度,消除消费供给主体的不诚信行为。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加快建设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和服务责任追溯体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广泛开展消费后评价。加强消费维权服务能力建设,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完善12315消费者维权服务,加大重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激发居民消费意愿。

  第十二章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营造共同富裕新景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就业容量,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第一节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立更加有效的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夯实工资性收入的主体地位。加快发展新经济,创造新的高收入就业岗位。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机制,着力维护机会公平。拓宽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渠道,丰富居民投资理财产品,增加居民投资渠道。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保障合理房租收入。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大扶持中等收入群体“后备军”,着力突破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公务人员等重点群体增收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工资支付保障,根治工资拖欠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更多高质量“中等收入岗位”,拓宽企业生产经营空间,提升就业质量,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和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持续完善税收、住房、社保等配套支持体系,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生活成本。到2025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达到10.5%。

  第二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推进农村富

  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扩大就业规模,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制度,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的衔接,形成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综合性经济政策体系。加强就业政策与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的衔接,促进就业政策的公平与公正。围绕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促进多种形式就业,支持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开展劳务输出普查,提供针对性技能培训,打造区域性劳务输出品牌。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重点推进规范化、职业化建设。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和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见习。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参与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以合作的形式在伊川技工学校建立技师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上述毕业生可参照高校毕业生享受相关就业补贴政策。实施再就业帮扶行动,做好化解过剩产能淘汰中的职工安置工作。统筹城乡就业,健全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与主要劳务输入地合作,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劳动权益。“十四五”期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0.9万人以上,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450人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积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解决劳动者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难、税负重、门槛高等问题,使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成为巨大的“就业容纳器”。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待条件成熟时可设立伊川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建立伊川县创业联盟,加强返乡创业示范园、乡村振兴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平台建设,建立面向返乡农民工、乡村振兴人才等群体的创业服务平台,促进产业资源、创业资本、高端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和各类服务向创业平台聚集。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创业导师遴选和服务机制。推进创业型园区、乡镇建设,积极培育创业生态系统,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基层组织,按规定予以表彰。“十四五”期间,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亿元以上。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推进落实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实现法定人群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更加完整、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保障项目更加完备,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管理服务高效便捷。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制度,积极做好基础养老金统筹工作。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制度。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政策,根据国家、省市要求,完善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先保后征”的原则,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落实,引导居民及早参保、长期缴费、一般不断保,适度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水平。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推行电子社会保障卡,全面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积极推进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制定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办法。依法规范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根据省市部署,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落实网上社保关系转接,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实施职业年金制度,扩大企业年金制定覆盖范围,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促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补充保险相衔接,形成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到2025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0万人、1.42万人和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

  建立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与缴费相挂钩的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社会保障筹资制度改革,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逐步提高各级财政对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标准。积极落实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兼顾各类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在加强医疗管理、节约医疗费用、保障患者基本医疗需求、基金结余适度的基础上,动态确定和调整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积极落实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机制,适度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落实完善科学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结构和标准体系,完善工伤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适度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探索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伤保险保障方式,建立失业保险金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联动制度,落实好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制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zhong/2022-05-05/305.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