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1日)

  一、聚焦挑重担走前列,推动千亿产业集群斩获新成绩

  我们将坚定实施晶硅光伏产业“头号工程”,培育传统产业新优势,以建设“中国绿色硅谷”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晶硅光伏产业打头阵。持续放大省级经开区、省化工园区“金字招牌”虹吸效应,全面推行招商选资评分制度,深入实施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力争永祥新能源三期12万吨高纯晶硅、高测20GW光伏大硅片二期等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推动晶硅光伏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壮大。深化“一项目一专班”服务机制,确保京运通22GW单晶拉棒切片二期、永祥能源科技12万吨高纯晶硅、协鑫10万吨颗粒硅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达产满产。力争年内形成33万吨高纯晶硅、67GW拉棒切方、38GW切片产能规模,晶硅光伏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推动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

  (二)传统优势产业多贡献。加快建设“退城入园”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特色园区,推动盐磷化工向动力电池材料、氟基新材料、磷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转型发展,全面开工福华动力电池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锐丰冶金8000吨磁材再生资源利用、众力新材料2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等中小企业园项目。落实科技创新“十条”政策,支持企业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创平台,新培育一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化“点对点”服务机制,加强对机电加工、食品生产等中小企业的精准帮扶,力争新培育“转企升规”34户、“主辅分离”2户。

  (三)园区能级提升夯基础。按照“打基础、抓提升、促聚集”工作思路,打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力争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4个、完成投资17亿元。加快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业供水厂二期、乐山南500KV输变电站以及2座专用变电站建设,确保基础配套跑赢产业项目建设;通车南三路、北一路一期等4条骨干道路,同步铺设天然气、通讯等地下管廊,“两纵两横”园区道路主轴基本成型;服务能级迈入数字化、智能化阶段,争当全市高端绿色制造业园区标杆。

  二、聚焦联动协同发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我们将紧扣“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经济工作主题,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一)科学谋划项目。抢抓政策窗口期,精准对接国省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聚焦交通设施、城市更新、生态治理、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提前谋划储备一批“对上可申报,对外可招商”的优质项目。强化跟踪对接,提高已上报的52个中省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命中率,力争全年争取各类资金16亿元以上。做实项目前期,用好3000万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提高项目成熟度,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投运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

  (二)精心保障项目。持续吹响“三大目标”百日攻坚行动冲锋号,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主体的“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落实公开承诺、看板管理、总结考评、结果验收强有力措施。推广“标准地”供给改革和“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全力争取电价改革等支持政策,下大力气破解土地、资金等“卡脖子”问题,把优化项目服务的“软实力”转化为开花结果的“硬动力”。力争年内105个“三大目标”计划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奏响项目建设“最强音”。

  (三)从严管理项目。常态化落实“周调度、旬预警、月通报、季奖惩”四项措施,坚持以“决策科学、程序规范、投资严控、进度合理”为目标,实施政府投资全过程管理。从严项目审批,强化项目节能诊断、用能监管,全面落实重点用能项目等量减量替代。出台区经济运行管理制度,对政府性资金项目年度投资计划进行统筹平衡,进一步强化对重大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护航重大项目建设。

  三、聚焦示范引领带动,推动乡村全域振兴迈出新步伐

  我们将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坚持走“小而特、小而精”之路,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田长制,深入开展园地腾退、撂荒地整治,扎实推进0.7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让“农田”变“良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5万亩以上。深入落实生猪长效性扶持政策,支持建设一批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场,力争生猪年产能突破15.5万头。因地制宜把特色“文章”做足,围绕百里产业环线和百里粮经产业带“双百”工程,布局打造一批生姜、蔬菜、晚熟柑橘等特色产业园区,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工作思路,全力推动11个农业园区扩面提质、赋能提级,形成“镇镇有特色、村村有产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紧紧围绕“争创百强中心镇、打造县域副中心”目标定位,高标准编制镇村片区专项规划,以集体资金、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农民资金,盘活闲置资源、统筹集体资产,推动实现科技农业、观光农业、农耕体验的融合发展。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建设乡村振兴学院,力争70%以上的家庭至少有1名“农村家庭能人”。推动“百企兴百村”行动落地见效,引导区内企业通过租赁、参股、联营等方式,参与特色产业连片发展,培育一批“合作共赢型”“服务创收型”“资产经营型”村集体经济。力争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的村达到30%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753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