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功能完善,以更高品质促进城市内涵提升
优化城市格局。全速推进滨江路段综合治理、南铁大道等项目建设,全面建成G75互通连接线、城北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加快构建“一绕五纵五横”城市骨架。编制文家坝新区控制性详规,建成“四馆一中心”及满福游乐中心,完成城北片区、行政新区、火车站片区部分配套道路建设,优化“五大片区”功能布局。启动灵云山等城市公园提升改造,完成禹迹岛公园内河夜景打造、红岩子广场改造,持续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扩容增绿,凸显“一江三溪五园”山水城市风貌。
加快城市更新。完成东方红、云岭家苑等15个老旧小区改造,翻身街、天一路等棚户区1380套危旧房改造。实施一环路等3处内涝点整治、红岩大道海绵化改造,完成31公里路面黑化、21条道路街面修复。提升改造城区农贸市场2个。建成北环路等3个智能公共停车场、新增500个泊位,加快推动公交车纯电化。新建城区5G基站100个,实现5G信号全覆盖。
做精城市管理。常态开展“十大乱象”整治行动,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建强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五大执法专班”,大力推行“一线办公”“马路办公”。加快智慧城市指挥平台建设,建成城市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城镇排水许可制度,增设电子抓拍系统200套。逐步更新环卫设施设备,确保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8%以上。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加快建设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置、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全力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三、突出示范带动,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进一步强化帮扶力量,压紧压实149个脱贫村、3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39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结对帮扶责任。常态抓好脱贫人口就业培训、劳务输出,新增稳岗就业1500人。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抓好扶贫资产运营监管,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接续推进“三大革命”,力争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场镇污水收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95%、70%、92%以上。加快推进武引工程(二期)配套建设,开工建设亭子口(一期)灌区工程,整治渠系400公里,完成48个村农网升级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240公里,争创全省“金通工程”示范县。创建省市乡村振兴先进镇3个、示范村10个,建成省级百强中心镇1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9个、移民美丽家园4个、水美新村4个。
持续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深化农村“一强”、社区“五级共治”机制,有序推进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巩固扩权强镇试点成果,向定水、升钟等中心镇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完成全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和乡镇便民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站(室)25个,培育社会组织8家、社工人才110名,争创全省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
四、突出创新驱动,以更实举措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在重点改革上求突破。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统揽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撤县设市(县级)进程。开展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好用活镇村公有资产,实施涉改乡镇干部周转房建设项目5个,科学制定乡镇政府购买服导目录,推动“1+25+1”改革方案稳步实施。持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常态化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全面融合。
在开放合作上求延伸。持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用好工信部关联高校、工业协会和智库资源,在龙头企业引进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获得支持。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在产业转移承接、招商信息共享、人才交流引进等方面加强协作。发挥好18家驻外商会对外开放前沿优势,有的放矢办好投资推介、云招商等活动,力争新签约项目30个、到位资金90亿元。深化区域协作发展,加快阆苍南一体化进程,启动升钟湖至阆中古城快速通道建设,开通城际公交。聚焦“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扎实做好中央预算内及债券项目资金争引,力争到位项目资金12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实施重点项目170个、完成投资283亿元。
在营商环境上求实效。聚焦“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领导挂联企业制度,优化“保姆式”“好差评”等企业服务机制,以最优质的环境让企业感受到最温馨的服务。加快推进满福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积极探索“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新模式,推动市场主体培育扩规模、提质量,净增市场主体4000户以上。严厉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管理引导。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实行黑名单制度,让诚信企业“畅行天下”,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
五、突出绿色低碳,以更大决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持续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深入实施城镇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新建城镇雨污管网360公里,建成城市污水、地表雨水两套独立完好、互不交叉、封闭运行、闭环管理的排水系统,确保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双达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实施嘉陵江(南部段)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十大行动”,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95%以上。落实农业面源污染“1+6”治理措施,建立农药化肥减量示范体系,设置监测点10个,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