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隆昌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19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内江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深切关怀的结果,是隆昌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隆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关心、支持和参与隆昌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生态环境底子薄,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亟待破题推进;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正视差距,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内江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内江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扎实抓好隆昌市第二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三新一高”,按照市委“12447”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生态环境“三大攻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合理增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精致靓丽隆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当前经济形势和各方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一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0%、9.5%。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持续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释放发展新活力

  (一)大力推进“双圈”建设。聚焦规划引领,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其联合实施方案,按照“一城两园三带”规划布局,打造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样板区。深化与重庆畜科院合作,在动物遗传育种繁殖等方面迈出合作步伐。围绕建设成渝毗邻地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快内荣农业园建设,全力实施先行区、示范区项目,建成15万头生猪、10万只湖羊智慧养殖基地,打造川渝合作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加快内荣工业园建设,推动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打造成渝经济合作工业集中承载区。全面融入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内自同城化建设,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隆昌)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探索与成渝地区“政策互认、企业互育、服务共享”的营商协作机制,联合开展招商引资、创业创新等区域性合作。

  (二)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以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节点枢纽为目标,加快推进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成渝高速公路扩容改造等项目,协同深化南向开放,形成大物流大通道格局。构建现代物流枢纽设施体系,抓好凯迪现代物流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西南重要物流集散区。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年”,争取蓝城集团“1958”红色文旅项目、重庆五九研究所特种装备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现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190亿元以上。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进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确保国家级创新型县(市)顺利通过验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7个以上。全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培育计划,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重点技术研发,力争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户、“专精特新”企业2户,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2户,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9%以上。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为牵引,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县级市改革等7项国家、省改革试点任务。持续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县域内村级片区划分。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国有企业在城市建设、公共交通、教育文旅等领域实现突破,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做实、做强做优。纵深推进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攻坚行动,搭建“1+N+1”营商环境制度体系(24),建立“吹哨报到”机制(25),成立“一对一”服务企业专班,帮助企业破解要素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提供注册登记、证照联办等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26)“互联网+监管”(27),推行“全程串联、阶段并联”(28)“项目管家全程代办”(29)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推行“发现—研判—处置—评价”反馈评价工作法,实行服务主体直评、部门互评、第三方委评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打造营商服务“隆昌品牌”。

  第二,聚焦蓄势赋能,精准发力,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中塑造竞争新优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7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